带着红包群去种田(穿书)(132)
“一百斤……”
“两百斤……”
“一千斤……”
有人看着远处还未称的玉米堆,在心中计算一番已经面露喜色了。
“五千斤——”
已经有人激动的喊破了声。
“八千斤——”
“一万斤——”
“一万两千斤——”
看着最终的数字,和那高高堆成几座山的玉米,有人激动的快晕过去了。
裴修睿早年在江南,他的外祖乃当世大儒教育他也并未将它养成阳春白雪的性子,反而经常给他讲民间疾苦,也带着他见识过百姓之苦。
何况这些几个月在福安县也够他见识民生百态了,对历来的粮食产量也是了如指掌,这玉米先前一直以为能亩产千斤,如今看来是能两千公斤啊!
这、这该对百姓有多么重要啊!又该对大庆有多么重要啊!
郑海周青山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随着称重人一声一声地唱报脸色通红。
而叶知意心中其实也有些微微吃惊,红包群里的东西果真不同凡响,前世她只听过在最好的条件下玉米能亩产两千斤。
虽然抢到的时候种植大师已经说过这改良玉米能亩产两千公斤。可因为被王家破坏她也没有真正的收过,也一直有些不确定。
更另她激动的是,这玉米基因是稳定的,前世凡事改良后的粮食几乎不能留种,便是留种这产量也比第一代少很多。
可如今收的已经是在大庆种的第二代了,看产量并没有减少,那就证明可以一直种下去。
叶知意在心中暗暗激动,不过眼前这些乡民还是要控制一下。
她叫了两个人,一番耳语后那人离去。片刻,那人又回来对她小声说了几句。
叶知意点点头,那人退下。
她看着激动不已的村民,高声喊道:“大家听我说一下。”
“叶姑娘您请说,我们都听着呢。”现在这些人已经将她当神仙了。
叶知意指着刚刚那人手中的托盘道:“相信大家都吃过玉米的,也肯定知道玉米中间有根棒子,刚刚我让人大概称了一下,一斤带棒子的玉米可以拨出八两玉米粒,要是将其晒干恐怕只有七两。”
“七两也很多了。”那些人抢答道。
三亩地共收了一万二千斤,每亩地四千斤,每斤出七两。每亩便是二千八百斤,这也是很多了,太多了了。
这些人有些语无伦次。
而人群中除了这些庄稼人外还是有几个读过书,反应灵敏的。在知道玉米的产量后他们便有些想通了叶知意说的方法是什么,并且还向她求证。
叶知意见有人明白过来,也是欣慰,直白道:“不错,这就是我说的方法。这玉米的产量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想必不会有人怀疑了,一亩地的收成便可以抵过以往五六亩地,更为难的是玉米它耐旱、耐旱、耐贫瘠适应性极强,明年缺水种玉米在适合不过了。”
“对,我们种玉米,叶姑娘您说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我们相信您。”
“对,我们相信您……”
在一片吹捧声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就有些刺耳了,那怕他已经很微弱了。
“可耐旱还是要水啊……”
这话惹来了其余人的怒目相视。
而叶知意却不在意,反而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件事,这件事还需要大家伙配合。”
“叶姑娘您请说,有什么事情您吩咐一声就行了。”
“那我就说了。”于是,叶知意便将她的计划全数说出,最后终结道,“开春后只是雨水不调,还不到干旱的地步,只要我们将这几个月挨过去就好了,有玉米在大家肯定不会挨饿的,何况朝廷也会来救灾的。”
有玉米在前,现在的叶知意说什么众人也会同意的,何况只是暂且拿出一两亩田来蓄水。
“叶姑娘,老婆子回家我就挖塘蓄水。”当下有人就拍着胸膛保证道。
“可别。”叶知意制止道,“这挖塘要等衙门派来的专业人士教,您老可别擅自挖,免得蓄不住水。”
“还有这说法啊?”
“对!”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连续数日叶知意都在教从各村挑选而来的人怎么挖塘蓄水,还经常亲自去检查指点。
近日,翘首以盼的各州知府都得到了嘉州知府郑海的回信。
信中虽然没有明确表示那些抽调的工人不回来了,可话里话外表达的都是他郑海短时间内不准备将人还回来了。
这让心中算盘打的波波响的人又是一顿郁闷,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技术在人家手中,人也在他手中,他们难不成还能用强的不成?
可让他们放弃玻璃他们也不甘心啊,郁闷过后他们还是要想办法将玻璃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