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装大仙(9)
“窗外的确有云,你没有看见粉色的床,还有铁架子什么的吗。”
赵霁想要确定,是小孩记错了,还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果小孩听完他的话之后,满脸的茫然,呐呐道,“只有白云啊,软软的,比被子软的多。”
虽然驴唇不对马嘴,但是赵霁有了一个猜测,这金手指,是不是太粗壮了点,还能自行修改患者记忆啊。
看来第一个病患选择小孩子,果然是对的。
但是赵霁没有高兴太久,当天晚上,王员外对他的称号,就从先生变成了神仙。原因就是听了他儿子王小宝说,“哥哥带我去了天上的白云里。”
白天担心王小宝的病情,王员外连赵霁的鼻子眼睛都没看清楚,现在见赵霁生得比画里的金童还好看,更觉得他是神仙了。
赵霁刚想要辩解,王员外立马奉上了十两黄金,赵霁只能选择闭嘴。
等收下黄金后,他才开始翻脸不认账,反复强调自己世代行医,只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不能轻信小孩子说胡话。
看到赵霁坚决不愿意接受神仙的称号,王员外只能改口叫他神医。
王小宝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赵霁就没有再给他用抗生素,只给他吃感冒冲剂,可能是古代的细菌病毒没有抗药性,第二天王小宝退烧了,只是还有点咳嗽。
赵霁建议用川贝枇杷膏,这是普通的中药膏剂,反正很多药房都有成药,赵霁就没有动用自己的金手指,让王员外自己去买。
随后,赵霁对王员外提出辞行的请求,王员外本来还想挽留,但赵霁写了纸条,让人请来在旅店等他的肖娘子和夏老太,说是京城里还有亲戚在等他们,王员外这才同意放人。
正巧王家的商队要运货上京城,就让赵霁他们搭个顺风车。而商队领头的人,正是王员外的小舅子,王小宝的亲舅舅,因为感激赵霁救了他外甥,一路上都对赵霁祖孙三人照顾有加。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治疗方法全部来自网络,有病还请上医院,不要滥用抗生素。
第五章
建安城墙外,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待入城,王家商队跟着前面的商队一寸一寸挪移。
起初能远远看见建安的巍峨城墙时,赵霁的兴致高涨,遥望着看不到边的高大城墙,在心里默默跟西安古城做对比。
跟西安城灰突突的石砖不同,大晋都城是一片肃穆的黑色,应该是在烧制墙砖的时候,添加了黑色染料。
西安的古城墙,已经变成了现代都市中的旅游景点,车水马龙中,满是市井的喧腾。而大晋的都城,却时刻散发出它属于皇城的威严气息,无论是城墙边挺立的甲士,还是队伍里说话时刻意压低的声音,无不表明,它是一座活得都城。
同样是第一次看到京城,肖娘子和夏老太跟赵霁一样,很是新奇了一段时间,可是所有的新奇,都在漫长的等待中,消磨殆尽了。
本朝出远门,不需要找官府开具规定出行时间和目的地的路引,只需要带齐户籍凭信,就可以全国畅通无阻,所以商贸繁茂发达。
但是朝廷不傻,不可能放弃庞大的商税利益,所有入城的货物都要收税。赵霁听商队的人说,建安城外的菜贩,都是每天半夜,就要到城门口来排队,不论寒暑。
反而是轻车简行的普通人不需要交入城费,只要不是通缉犯,检查一下户籍凭证,就可以随意通行。
这种情况下,赵霁他们如果跟王家商队分道扬镳,恐怕早就进城去了。
但是昨天吃晚饭的时候,王员外的小舅子,王家商队的领队刘达对赵霁说,“小神医,明天就到京城了,你说要寻亲,可认得路。”王家人对赵霁的称呼,从先生,神仙,神医,到小神医,已经完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转变。
刚开始王员外听了自己儿子的描述后,一度认定赵霁是神仙下凡,后来赵霁百般否认,他才退而求其次,叫赵霁神医。
赵霁想想,神医至少带着一个“医”,虽然有点惭愧,最后还是勉强接受了。
后来跟王家商队的人混熟了,那些常年走南闯北的汉子,看赵霁虽然医术了得,却分明是个和气的少年,神医也就渐渐变成了小神医。
既然双方已经很熟稔了,当刘达问他认不认识路的时候,赵霁就猜到,刘达是想,直接把他们祖孙三人送到亲戚家,但是他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于是问夏老太,“奶奶知道表叔家在那里吗。”
夏老太说,“我只知道宏开在太医院做吏目,家住东安街,其余就不知道了。”
果然印证了赵霁的猜测,刘达说,“老太太,东安街可大得很,内含十八条小巷弄,太医院的吏目也有二三十位。你们人生地不熟,到京城后,要是自己去找也不容易。要不然等我把货物送到铺子里,我带你们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