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考科举+番外(153)

作者:甜甜的汤圆

柳书宇收起画纸,“等回去再看,”

在山腰上停下休息的几人,正好瞧见一行五人下来。

“赵兄,”

打完招呼,错身而过,吴瀚感叹,“这人是越来越多了。”

方仲礼回头看了眼,已经望不到他们的身影了,“我以为他们坚持几日便放弃。”如今已经十日不止了。

几人就着这件事讨论了一番。

李松山一路保持沉默,直到回去之后,他找出画纸作画一张,他勾勒的是站在山顶之上的他们五人,画中有正在认真作画的柳书宇、偷偷松乏手脚的吴瀚、侧身与他说话的方仲礼,眺望远处的赵言……只几笔勾画出他们的风采。

在他期待的眼神下,五人再次提诗一首。

两张画直接挂在屋中,赵言每回不经意抬头一看,只感叹幸好科举不用考画作。

“石头,我们回来了,你看看这些书是不是你要借的?”还未进门,吴瀚便喊了一声。

赵言搁下笔,“我看看,”

“禹供,剑阁铭,礼记王制……”

赵言叫他借阅的是杂作,试题中有拟杂作一文。

只不过前人未将其收集成一本,因着吴瀚和方仲礼是抱着一捆书回来的。

李松山他们几人也忙搁下书过去帮忙。

吴瀚小幅度摔着手,“已经有好几本借走了,剩下的我们能拿的都拿回来了。”

只是他们俩出来那会被藏书楼的负责人拦住了,吴瀚解释了好一会是五人一起看的,负责人才让他们登记了名字放他们离开。

听着他吧啦遇见的状况,赵言拍了拍他肩膀,“辛苦了。”

吴瀚接过柳书宇递过来的茶,嘿嘿笑了两声,“不辛苦,不过石头,这些我们都要看啊?得看到什么时候。”

借回来的书十来本不止,若是一日看半本一边看还要理解,任务是很重的。

“我记得还书期在十五日后,那我们五日看两本,互相督促,没看完的先还回去再借出来。”还回去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那我下回再去,”吴瀚很乐意跑这一趟,天天窝在屋中他都快闷死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天下午,比他们大两个学年的师兄去借书,结果空着手出来了,他们在负责人那里看了借书名单,从藏书楼出来还埋怨了一句:哪个缺德的把那整整一格的书搬空了,让他们白跑一趟。

藏书楼的书是作了分类的,十至十五本为一格。

此时,被骂缺德的五个小师弟正凑在一起,因为他们发现借来的杂文对他们来说有些难了。

比如这题,拟‘明堂、太庙、辟雍、灵台’。

题目已经超出他们理解范围,这题中的明堂太庙等,肯定是要翻看相关历史书目才能知道具体指向,几双眼睛刷刷看向赵言,赵言顿了一下,又咳了咳,“先看看简单点的,”

虽说难,但按着书上下方的注解走,总能看懂吧?

赵言简单将书作了个分类,给他们一人一本,难的先放在一旁。

拿到书的几人交流一番,迫不及待翻开,默默扫了一圈,只比方才的要简单一点点而已,他们高估自己了。

对上他们怀疑人生的目光,赵言若无其事地瞥开眼神。

他心中叹气,以往夫子总是会主动问他有何不解的,今日开始,他可能要主动去找夫子了,毕竟书是他负责借回来的,其中难题是早晚都要攻克的。

古人多是谦虚或不懂就问,赵言决定将这个精神贯彻到底。

赵言想了便会去做,前一日遇见的难题,他直接写下来,待第二日问夫子。

他是个很喜欢从书中找趣的人,夫子恰好偏爱这样的学生。

于是不少人看见,那个常被夫子主动询问的赵言,已经开始主动问问题了。

连第一名都这么求知若渴,他们有什么资格遇到不懂的还不问呢?

不知不觉中,赵言又带动了一个风气:追着夫子问问题的学生变多了。

连比他们大两个学年的师兄都在感叹:今年的师弟们真好学。

端午节过后,府学中的师兄距离乡试不到半年的时间。

他们主动留在府学学习,比他们小一届的,也有去试水的,像赵言他们小两届的,别说试水,若是去了,那就跟小学生参加中考没差别,主动找虐。

一放假,赵言他们已经回到家过端午。

赵言只吃过蘸红糖白糖的粽子,也吃过桃婶子送的甜粽子。

赵梨花打开蒸笼,用筷子夹了一个出来,放在旁边碗里,“尝尝好不好吃。”

刚出锅的粽子,外头裹着的箬叶颜色发深,还冒着热腾腾的水汽。

赵言端着碗去了屋檐下,在他姐夫常坐的凳子上坐下,小豆子立马跑过来依靠在他腿边,手里还玩着他送的九连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