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是穿来的,就我土著(301)
现在厂子忙,她也不是个拖后腿的。
桂花婶点头:“也是,在厂子里,一天十个工分也比出去差。虽然做酒席能更多一点,但是到底比上班累。”
常喜:“可不是嘛。”
他们两个人这样讨论,而同样的,村里其他人也都在讨论这次领钱。原来就觉得,村里有个厂子大家拿工分是好事儿,这粮食就能拿到顶儿,够吃了。
可是不曾想啊,这还能分到这么多钱。
要知道,一个鸡蛋才三分五。他们大队最少的一家,也拿到了快五十块。有些人家,十来年大概也没有这些钱,都是年年赚钱年年空。
而今年就不同了,从去年开始养土鳖,现在一年了,他们扣除自家的成本,最少也剩个二十多,还有的人家,那可是剩下了三十呢。虽然才秋天,他们都晓得,他们今年肯定是一个肥年。
这在他们公社,肯定是排在头一份儿了。
乡亲们都是彼此猜摸着对方能够分多少钱,但是大队部的几个人那是实实在在知道的。村里最多的是许大元一家,他家孩子多没分家,这一次足足拿到了二百六十五块。排在第二的是管老四他们家,他们家也是凭借着劳动力多,拿到了二百五十一块。第三则是章会计一家,这也是没分家的,拿到了二百三十五块钱。
总之,大家是喜气洋洋。
只是分了钱,章会计这个当会计的,多少倒是有些惆怅了,感慨说:“这一下子,咱们大队就有没太多钱了。”
他们这一次,可是足足拿出了绝大部分给大家伙儿兑换工分,现在扣除了交税,他们大队部也就剩下不到八百块钱了。就这,还包括了每次卖土鳖的手续费呢。
一个家庭有八百,那是贼多,但是大队这也就算是中等水平。特别是,他们还有工厂的情况下,那就很不够看了。
许老三眼看章会计耷拉脑袋很落寞,说:“咱们工分一年才兑换一次,你这次换完,下次再换就是明年秋天了。所以往后再花费,都是小钱儿,咱们有一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而且你看,大家多高兴啊,这就是动力。所以别看咱们剩的不多的,但其实也不亏的。乡亲们都不是傻子,他们拿了钱,往后干活儿是不是更有动力了?他们干得多,换的多,咱们其实也剩的多。今年的大方,是为了明年赚的更好,更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更好。”
章会计是懂的这个道理的,其实这话也不仅仅是说给章会计听,更是给大队的其他几个人。大家都纷纷点头,赞同起来。
许老三:“袁知青,你回去收拾一下吧,后天出发。”
袁知青:“行!”
他赶紧说:“三哥,我想跟你家换点咸菜和酱带回家,成不?”
别看他是省城来的,家庭条件也不错。但是要说起来,他还是觉得,大喜嫂子的手艺,那是最牛逼的。他吃过省城的国营饭店和私人小馆子,那可都不如大喜嫂子呢。
这一次难得有机会,他可是毫不犹豫了。
反正,他也分了粮,自己还有十八块钱呢,加上他原本还有一些存款,他打算这次都给花掉。反正过了这个村儿就没有这个店了。
他高兴的很,乐颠颠的往回走,虽然已经下乡两年了,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回家。大队每年探亲的名额就一个,大家一般都让着女同志和有需要的同志,倒是也没有轮到他。而这一次,虽然也是回乡,但其实他没有占探亲的名额,而是出差。
所以袁知青还是很高兴的。
他高兴,其他知青也高兴。他们知青不像当地老百姓分的那么多,毕竟他们都是一个人,不是人家拖家带口有人帮衬。但是虽然他们干地里的活儿不太给力,拿不到高工分,但是捡柴总是会的。所以,倒是也都换了粮,同时各个儿手里都有几个钱了。
基本上,男同志都是十七八,最多的有二十出头。女同志干活儿不行,少一些,但是也有一个十二三了。
即便是他们都是从城里来的,但是真的条件特别好的也是少的,而且,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小年轻,也没拿过太多钱。这第一次凭借自己的能力赚了钱,谁能不高兴呢。
几个知青还约着,要去公社吃一顿呢。
他们也叫了袁知青,不过袁知青却没空,他回去稍微整理了一下东西,带着钱就准备出门,被知青叫住,摇头说:“不行,我这后天要出差,要准备的太多,再说我还想上山一趟,这一次也不知道几天回来,我怕回来就天冷了。来不及捡柴,总不能用你们的柴火烧炕吧?”
他这么一说,其他的知青也立刻点头,说:“要不,咱们也别去了。秋天这么短,咱们也多赚一点,这样冬天才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