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宋(美食)(56)
张春娘见苏蘅竟这样轻易松口,自己也不必请辞了,暗道声阿弥陀佛。至于伤好之后的事,那便到时候再说。
但张春娘只是不敢让苏蘅亲手做餐食,却拦不住隔三差五送来的食单,以及随后负手悠悠转进来看上一看的苏蘅本人。
这边张春娘正按照苏蘅送来的食单准备:甜粽子是小枣馅儿的,放凉了以后蘸蜂蜜和白糖吃。材料简单,包得纤细瘦长,小小连成一串,直接下锅大火咕嘟煮上。
见苏蘅走进来,张春娘及一众下人起身行礼。
张春娘笑问:“小娘子怎么没有去金明池看赛龙舟?”看看外面的天气,又觉得自己多问了。
今年端阳节格外热,别说是苏蘅愿意窝在府里不出门,就连下人们也是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呢。唯有郎君要上朝会,早出晚归的,辛苦得很。
苏蘅想吃的咸粽子也很简单,是板栗鸡肉粽和蛋黄鲜肉粽。准备好材料,春娘这便开始包。
苏蘅一进来,就闻到了熟悉的粽香。
端午节可算得上苏蘅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为别的,就为这一口粽子。
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很少自己包粽子,大都是父母从街上买几个回来应应景,也没什么节日仪式感。
街边的粽子掺了过多的碱面,煮得微黄软滩,吃不出什么味道。
以至于在小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蘅听老师讲屈原的故事时,都有一个疑惑:把这么难吃的东西扔进汨罗江,老百姓凭啥保证水里的蛟龙会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啊?
长大以后,苏蘅不信邪,自己第一次正正经经地做了次蛋黄肉粽。
三张箬叶重叠像扇面似的捻开,扭成漏斗状,捞一把圆糯米,填进油汪汪红彤彤的鸭蛋黄和拿酱油、糖、黄酒隔夜腌过的肋条五花肉,再捞一层薄薄的糯米封上顶。
绑粽子的绳子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蔡澜大师的比喻妙极,“要像初恋时握着对方的手,柔软而坚定。”苏蘅学着包成四角菱形,也不太规整,只保证四个犄角不漏就成。
小火咕嘟焖煮了一晚上,早上起来满屋子都是粽子香。迫不及待地拿着还烫手的肉粽,解开棉绳,剥开清香箬衣,露出里面褐红透亮的粽肉。
一口下去,直接咬到馅儿。五花肉的肥油完全融化进了温润的糯米,略透明,糯软不糜,咸蛋黄沙沙的,又正好解了油腻。
那份儿恰到好处的惊艳,真是难以忘怀。
及至以后再吃到内馅儿再豪华丰富的大粽子,譬如什么腊肠瑶柱、野山菌松露、火腿排骨,都不如这一口简简单单的蛋黄大肉粽。
这时小枣粽已经煮好,春娘用筷子高高挑起一串泡进冰水过凉后,自然是先献给苏蘅尝尝鲜。
如果说咸粽是内心戏复杂的花花大少,那么甜粽就是清新可人的良家小少女。
瘦长的粽子又小又俏,剥开一个,清清白白。
小枣嵌在里面犹如红玛瑙,浇上一小勺上回做的玫瑰花蜜,便是北方人常吃的蜂蜜凉粽子。
又凉甜,又滑糯,夏天吃最好。
春娘手下利索,两种不同口味的咸粽以形状区分。板栗鸡肉粽包成枕头状,蛋黄五花肉粽却包作苏蘅前世从未见过的形状,又大又饱满,煮熟以后好似……一只只大猪蹄子。
苏蘅问阿翘,阿翘倒是见怪不怪,道:“这就是猪蹄粽子呀,我们家乡就常包。”
苏蘅不禁噗嗤一声笑出来。
众人不知道苏蘅笑什么,苏蘅便又开始讲些所谓的“古书”上看来的内容——古书什么的当然是不存在的,她讲的全是前世看过的书。
“那书上写道,男子受了伤,被青衣少女所救。男子养病时想吃粽子,少女早已对他芳心暗许,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夜就做了甜咸两色粽子,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美味无比。”
“那男子又高兴又感动,大快朵颐。少女本是幽静孤绝的性子,不沾染任何红尘是非,心上人吃得快活,她便在旁边沉默写字。这少女不想让男子知道自己的心事,于是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偏生那男子用粽叶粘了一张,便看到了她写的话。”
“写的什么啊?”
苏蘅讲的故事总是格外吸引人,从前根本没听过,比瓦子里的说书先生讲得还有趣。
众人听着,不由放下手中活计,竖起耳朵听下文。
苏蘅叹了一口气,“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下人们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结合语境,还是能明白大概意思的。有人连忙问道:“那这男子最后和这少女在一起了么?”
苏蘅摇摇头,叹了口气,“那男子不仅在家乡早已有了情深义重的爱人,身边红颜知己亦有无数,怎么轮得到这沉默寡言的少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