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宋(美食)(12)

作者:傅支支

街边的摊贩是小本生意,只卖些元宵吃食,吃左不过是些盐豉汤、蝌蚪羹、澄沙团子、蚕丝饭、煎七宝姜鼓、十般糖等,大多是元宵节人们常吃的节令食品。

但商贩儿们别出心裁地把这些食物装在花盘里,朱绿玄黄掺杂,架着斜插灯彩的车儿,高声沿街叫卖,惹人垂涎。

苏蘅被小贩儿招徕的吟唱叫卖声勾得嘴馋,出来时她只喝了一杯屠苏酒,此刻腹中空空,见这琳琅满目的吃食不由放慢了脚步,有意往摊边走去买点吃的。

苏璞拎着她的领子把她揪回来,“不许去,你吃了可就饱了,咱们今日这副肚肠,都是为江行首的桂花乳糖圆子留的。”

得了,苏蘅这就知道为什么苏璞坚持要陪她逛灯市了。

原不是为了陪她,而是为了拿她做幌子去见相好的。

但见妹妹肚子空空饿着,苏璞也有点不好意思,瞥见街边有人以竹架子支着青伞,上面缀装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①,都是女孩儿喜欢的东西。

他赔笑,“好阿蘅,我一年才回来见她一次,你且忍忍,这摊儿上的玩意儿我全买了,你随意挑几个来玩好不好?”

他是用哄孩子的语调跟苏蘅说话,苏蘅见他如此,只笑一笑,摊上的可爱玩意儿固然多,可她今日做男子装扮,又不能戴这些。她不欲戏弄苏璞,只挑了一盏红梅缕金小灯球儿便走。

为了在夜间招徕客人,各大酒楼店家挖空心思,在柱形的空心招牌里面放上蜡烛,招牌就亮了起来,光亮皎洁,百步之外亦清晰可辨。

更有甚者,直接在自家的酒楼门口的街道上以竹竿、彩帛搭建了个新的门楼,门楼中灯火亮如白昼,迎门小厮不遗余力地招呼,以吸引顾客,谓之“彩楼欢门”。

苏蘅今夜的目的地本来是城中最有名的酒楼白矾楼,却被苏璞七拐八拐地带进了南瓦舍。

东京城中的瓦子有南北之分,北瓦子多是吹弹、杂剧、胜花②、投壶、烟火等艺杂。南瓦子中多勾栏,系妓馆、戏苑上紧之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嬛院。

原身虽然好玩,但是也没逛过勾栏,因此苏蘅忍不住细细打量。

迈过琅嬛院的彩楼欢门,从金漆照壁绕进来,便是宏敞精丽的景象。楼里不分昼夜地燃烧着儿臂粗的红烛,各处香炉中的香饼也毫不吝惜地焚烧着。

云烟雾绕,莺莺燕燕,珠翠辉辉,这边有笑那边有叫,鼓乐歌笑至三更,一派天上人间。

果真是民风开放的时代,苏蘅粗粗一看,其中的客人不止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子,或如她一般穿着男装,或干脆穿着女装来逛勾栏。

凡是此处的客人,前襟都别了一枚小小金花。

想来苏璞是这里的常客,才一进门便有妈妈眼尖盯了上来,撇去小厮,亲自迎上来给他们别上金花,眼睛笑成两道缝,“我的好苏公子,这样久不见你!知道您外放回来,雪吟今夜辞了其他的客人,已经在等您了!”

作者有话要说:①:都是戴在头上的首饰,出自《武林旧事》。

②:胜花即魔术表演。

关于宋朝的元宵节的记录有许多,我写文时主要参考的是《东京梦华录》。

第6章 你有吃的吗

苏蘅不是没有眼力见的人,自然知道情人小别后乍见时情义最浓,最讨厌有人横在中间。

她不想做讨厌的人,见苏璞要往江行首的小楼去,寻了个由头说让他且先去,自己逛逛后一会儿再过去。

苏璞走后,那妈妈带来两个一青衫一白衫的男倌,献宝似的推到苏蘅面前,谄媚道:“小娘子,这两位是刚才从临安选来的小倌,上至作赋吟诗,下至饮酒关扑①,样样精通,您看……”

苏蘅知道本朝民风开放,女子地位较之前代已经大大提高,女子如她一般穿男子装束玩逛很常见,多是为了时髦而非遮掩身份,有点像今天的“男友风”。

老鸨的眼睛毒辣自然能够认出她是女儿身,所以直接称呼她为“小娘子”也不奇怪。

但是,认出来归认出来,这样像推销物品一样精准地推销自家的男倌,这事儿苏蘅好像还没有办法接受。

那两个男倌听从妈妈的话,上前要来招呼苏蘅,一青一白,像白娘子和小青把苏蘅这个弱质纤纤的许仙夹在中间。

苏蘅只得晃一晃手中的小纱灯,侧身站出来,说自己在这琅嬛院中已有相熟的小倌,不必他二人伺候了。

这妈妈乃是人精,苏蘅既是生脸,哪来的“相熟小倌”,这么说只不过是不喜欢眼前这青白两位郎君,既然如此,也便也罢了。

那妈妈略冷了冷脸,只道若是苏蘅看中了谁,只管来找她便是,旋即携两位男倌离去招呼别的女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