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番外(95)
回门之日,方诗琪自然没有去武平侯府,而是拉着郑还去了宁映寒府上。
方诗琪先向宁映寒道谢,后者摆摆手:“不用客气,反正你这辈子就这么一次,当然要让你风光大嫁。”
说罢,宁映寒又看向郑还,调侃道:“除非小郑将军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放心,若有第二次,表姐还给你出嫁妆。”
郑还连忙求饶:“不敢不敢。”
把方诗琪嫁出去,宁映寒心头算是了了一桩事。
她注意到念暖有些安静,好奇道:“怎么?想诗琪了?”
“是啊,”念暖坦然承认,“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她突然离开了,还挺想她的。”
“想她就随时去看她啊,反正都在京中,”宁映寒说着,突然微叹了口气,“不过你在京中的时日,大概不会太久了。”
“姐,你说什么?”宁映寒最后一句话声音放轻,念暖没能听到。
“没什么,我是说,想看她,就趁早去吧。”趁还在京里的时候。
元平二十一年,夏。
晋王于幽州上书,言明晋王妃病重难愈,想见一见尚在京中几年未见的三位儿女。
此书一上,在朝堂中引起一阵争论。
首先是有人不同意放宁家三姐弟回幽州,原因大家也都想得到,没有人质挟制晋王,晋王起兵造反怎么办?
朝堂上,虽然不好直说怕晋王造反这么直白,但委婉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众卿所言有理,但晋王妃病重,朕若不允其儿女归家探视,岂非太不近人情了些?”
皇帝自然也不想把宁家姐弟放回幽州,但什么理由都不给,直接不允,毕竟传出去难听。
今上倒是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希望百官能给他个台阶下,帮他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陛下,不能让他们回幽州啊。”一位臣子立刻劝道,皇帝一看是这位发言,心凉了一半,盖因这位臣子颇有些迂腐,常常不太能懂陛下的暗示。
果然,一听皇帝说这样太不近人情,这位臣子立刻以为陛下打算放人。立刻苦口婆心地开始劝说陛下。
劝的皇帝头都疼了,真想晃着对方的肩告诉他,朕不是真的想放人,而是想让你们给我想个理由来搪塞过去。
怎么其他人不说话了?平时劝朕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的时候不是很能说吗?看着底下一群人眼观鼻鼻观心,竟然无人打断那位滔滔不绝的迂腐臣子,皇帝内心忿忿。
一眼扫过去,看见秦宣一副神游天外的悠闲表情,皇帝立刻点名:“秦卿家,你有何看法?”
听到点名,秦宣结束神游,出列道:“陛下说得极是。”
皇帝额头青筋一跳,说得极是?什么东西极是?朕说这样不近人情,你说这话说得极是?
这个秦宣,果然就是故意来气朕的吧?
皇帝不再搭理他,转而看向魏太师。
魏太师身为老狐狸,哪能看不出皇帝根本不想放人。
要换他做决定,就干脆不放人,晋王能怎么样?
偏偏皇帝还特别在意声名,在意百姓说他不近人情,还非要找个台阶下。太师一直没开口掺和,就是他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根本不想当这个台阶。
此时见皇帝都使眼色了,他也只好站出来:“此去幽州路远,一来一回,时间甚久,路途艰难,晋王一子二女,均是身体孱弱,恐怕母亲还没见到,自己就先病倒了。”
这借口乍一听还算可以,但仔细想想,身体孱弱?当初一道圣旨把人召进京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路途甚远身体孱弱呢?
但皇帝环顾群臣,似乎也没人有更好的台阶了,只能暂且顺着太师的台阶下了:“爱卿所言有理。”
第64章
皇帝下了朝, 直奔御书房,苏礼侍立一旁。
皇帝看了两本折子,越看越烦躁, 用力把折子摔在了御案上。
房里伺候的内侍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不敢作声,只有苏礼适时端上一杯凉茶,开口道:“又是哪位大人惹万岁爷生气了?”
“还不是我那个好兄弟, ”皇帝冷哼一声, 端起凉茶喝了一口, 沁凉的茶水让他稍稍冷静了些,“远在幽州还竟给朕找麻烦,这宁家姐弟, 朕留也不是放也不是。”
“这……”苏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你有主意?”皇帝瞥他一眼。
“奴才区区内侍,能有什么主意?”
“少跟我来这套,有主意就说。”
“那奴才就斗胆提议了,”苏礼赔着笑, “晋王妃说要见儿女,又没指定是哪个儿女,京里总共有三个, 留两个放一个不就成了。”
皇帝听了这话却是沉吟了下:“你这奴才, 倒是提了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