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犹可追[重生](86)
说完,终于用力将自己的手腕抽了出来,转身朝着城下而去。
大军在彰州城补充了粮草,进行短暂的休整之后,再度出发,正式进入魏国国境,第一站就是魏天庸关。
魏国再次陷入内乱已有月余。先前因为荣玄继位而蛰伏的诸多势力又纷纷动作起来,瓜分土地,扩大势力范围。荣玄这个名义上的魏帝能够掌控的只剩下靠近北边的几座城池,南有叛军逐渐迫近,北有徐军虎视眈眈,直逼得荣玄只能躲在集州城,妄图凭借那里的地势,苟延残喘一段时日。
而天庸关,便是徐军想要逼近集州城必须拿下的关隘。
虽然徐军人数远优于魏军,又粮草充足,但毕竟长途跋涉而来,而天庸关又以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闻名。之前徐魏一战,高淳率徐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就是到了天庸关被拦下了脚步,给了魏军残喘的时机,之后两国缔结合约,徐军便放弃了天庸关。
荣玄却凭那一战发现了天庸关的关键,国内局势初定,就派人加固天庸关,调派军队,运送粮草,将这里变成了抵抗徐军的屏障。当时他只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却没想到了今日还真拖慢了徐军行进的脚步。
荣焉并不懂兵法,会的那一点三脚猫的功夫也难以支撑他上阵厮杀,所以在开战后,只能守在帐中。
算起来,他此行的作用还不如孙翌。但正是有他的存在,徐军这一战才变得师出有名。
帐门被人掀开,荣焉抬起头,看见是李页走了进来,又收回了视线,继续去看手里的书册。
他捧着一本兵法已经看了一上午,却只觉得头昏昏沉沉,更觉得焦头烂额。
“前面可有消息传回来?”荣焉将手里的兵法随手扔开,朝着李页问道。
李页瞧见荣焉干涩的唇,伸手倒了杯水递了过去:“接连尝试了两次进攻都被抵挡下来。天庸关的地势占了很大的优势,常用的攻城手段一时没办法奏效。不过我们毕竟占据人数的优势,粮草又充足,就算围而不动,也能困死城中那些人。”
说到这儿,李页又犹豫了一下:“不过这样就要耗费太多的时间,若是仅一个天庸关都要这么大费周章的话,对士气也是很大的打击,接下来的路也不会好走。所以梁将军他们应该会想要速战速决。”
听见梁稷的名字,荣焉眼中有微光闪过,他喝了口水,湿润自己的嘴唇,觉得喉咙也舒服了许多,下意识地朝着帐门处看了一眼:“所以他还未打算撤军?”
“是的。”李页皱着眉头想了想,“搞不好要拖到晚上了。”
荣焉发出一声若有似无地叹息:“知道了。”
夜幕低垂,正是人困马乏,昏昏欲睡的时候。
天庸关外杀伐声突起,火把的光亮映红了天际。徐军一改白日的气馁,朝着天庸关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天庸关内的魏军在这时才真正意识到,白日里的两次进攻,不过是徐军的试探,真正的大战,在此刻才真正开始。
这一仗持续了大半夜,眼看天光将亮,天庸关外的厮杀声才渐渐消止,在帐中辗转反侧的荣焉终于掀开帐帘出了门。
李页正守在帐外,见他只穿了一身单衣,不由劝慰道:“殿下,晨间凉的很,您还是回帐中去吧?”
荣焉却不回答,只是朝着天庸关的方向望去:“都结束了?”
“嗯,结束了。”
“胜了?”
“胜了!”
荣焉仿佛卸下心间的大石一般,长长地舒了口气,在营地内转了一大圈后,干脆在帐门外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就地坐了下来。
李页见劝阻不成,又不能真的将人扛进帐中,只好自己进去拿了一件外袍披在他身上,而后守着他身边坐了下来。
“殿下,您是在等梁将军吗?”李页坐了一会,颇有几分百无聊赖,回头却发现荣焉仍盯着营门的方向,不由问出了声。
荣焉扭过头看了他一眼:“很明显?”
“您与军中的其他人也再没什么交集了。”李页道,“得知了战果还要在这儿等着,我思来想去,也只能是等梁将军了。”
荣焉低头,漫不经心地踢开脚边的石子,没有回答。
小半个时辰之后,沉寂的营地又热闹起来,大胜而归的士兵们陆陆续续地回来,荣焉一个一个地瞧过去,却始终没有见到自己最想看到的那个人。
李页眼见着他脸上愈发失望,犹豫了一下站起身来,叫住了一个正要回营帐的士兵:“你们梁将军回来了吗?”
那士兵下意识地朝四周看了看,而后摇头:“梁将军好像还在天庸关,要打扫战场,收编俘虏,应该不会那么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