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律(276)
“其实,整件事的关键,都在那个伪造文书的小吏身上。”春荼蘼敛起笑容,一脸说正事的模样,“潘家地契为假,这个事实无论如何也翻不过来。潘老当时幸好听了我的话,病遁于公堂。不然,若由着冯状师强辩。为伪造地契而伪造的更多相应文书就会全部暴露,那时潘家就会被陷于绝地,连推托的机会也没有了。”
潘十老爷点头。
退,未必是不好的,审时度势很重要。
“人常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扭转不了事实。转移了做事的人也是一样的。到底,是要摆脱潘家伪造官文书的罪名。刚才在堂上,潘老那口血吐得好,十分之气怒攻心。”
潘十老爷下意识的咳嗽了声,掩饰他的不自在。早说啊,其实不过是栽赃嫁祸、祸水东上而已,当了潘家族长这么多年,这手活儿还是玩得很熟练的。只是,之前他为什么就没想到?
再看春荼蘼,却似没听见那声咳,很认真地继续说道,“伪造官文书这件事,其实潘老您并不知情。只是当年得到地契心切,托了那个小吏办理,完全是一时疏忽。而那小吏贪图潘家的谢仪,又想巴结上权贵,于是自作主张的做下这桩事情。说起来,潘老您也是今天在堂上才得知此事,所以才气得不行,当场晕倒。”这是告诉潘十老爷第三堂要怎么辩,却以这种春秋笔法说出来,好像潘十老爷真的无辜,免得面对面的太尴尬。
潘十老爷的脸皮果然很厚,明白了春荼蘼的意思,认为十分可行,于是八风不动的道,“可是,老夫得言之有物才行。那小吏,已经随着月县令贪赃枉法一案被处理,要到哪儿去找人证物证呢?”
“潘老不知道历年的判决书,衙门中也有存档吗?”春荼蘼边说,边观察潘老头儿的脸色和神情,见他闻言目光一闪,心中不断坏笑,又找补了一句,“不过嘛,我在衙门做调查的时候,把那张判决书的纪录抽走了,若潘老此时不与我合作,也是打听不到消息的。当年县衙的核心官吏差不多都被牵连,现在仅剩的几个衙门老人,也没人记得判决的细节。”说着,从随身携带的小花布包里,抽出一张纸,递过去。
潘十老爷不禁眯了眼。
他不懂律法,也没人告诉过他,判决书在衙门也存档。只是刚才,瞬间,他确实有甩掉春荼蘼,直接找到那小吏的想法,因为他十分不习惯被要挟和利用。可这丫头太鬼了,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中,他还是忍口气,免得再节外生枝了。
这么想着,就接过那张重得有如千斤的纸,却看也不看,直接收到怀里,以示信任。
春荼蘼见潘老头儿这么做,心中明镜似的,知道今日所谋之事必成。
第六十七章 负负为正的道理
这个案子,注定还要拖几个月,但却会在第三堂,就划上真正的句号。
所等的,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结果。除了那群开荒者,基本都没有人关心。
潘家只要在第三堂时,当众说出自己是被蒙蔽的,并不知道地契是假,并且义正言辞、义愤填膺地要求官府派人到那小吏的流放地去,把人提来做证明就行了。
越是底气十足,越会赢得信任。大家都会觉得潘家是被冤枉的,被耍了。如果那出戏演得好,甚至会获得同情。
因为,主审官员“需要”相信。而围观百姓,容易轻信。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如何说动那个小吏,春荼蘼不需要操心。那种搜刮民脂民膏、助纣为虐、毫无良心和廉耻的家伙,流放的苦刑无异于让他有如身处地狱。为了爬上来,他什么都肯做。
依大唐律,本着一事不二审的原则,因他已经判了流刑,再多一桩伪造官文书的罪行,不会再加重处罚。反而,他于另案中做证,算是立功。潘家凭借人脉,许以捞出他的承诺,别说只是揽罪于自身,撒个小慌而已,就算让他卖了祖宗,他也一定照办!
事后,潘家再如何让他闭嘴,或者永远闭嘴,春荼蘼更不需要操心。对死有余辜的人,她心硬如铁。不过嘛,她猜那小吏还是能苟活下去,因为才作证就死掉。潘家会被怀疑呢。
研究好如何脱罪,潘十老爷却还是没有放松心情,“只是这样一来,那大片山地不就归于英家所有了吗?非是老夫贪心,只是英潘两家角力,这时候谁也不会退缩。英家本就比我潘家底蕴深厚,若再有风水之力相助,潘家必败。既然如此,爱惜羽毛之举,也没有意义了。”说白了。那块地,潘家得不到,英家也不能。
春荼蘼垂下眼睛,掩饰情绪。她当然不能说,她的目的就是还地于民,不管是英家还是潘家,都得不到好处。但她奇怪的是。难道潘家努力的所有意义,就在于压下英家?也许,有对手,才有走下去的动力吧。而且她的话才到嘴边,就变成了,“潘老,您真的相信风水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