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189)
愚公可移山,凡夫俗子可凿河,一个人的力量无比微小,但众人凝聚在一起,就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
船上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无聊,上船前莫文远带了些游记经书研究,实在闲着没事干了还能睡遁进厨神系统,他是能骑黑羊在空中疾驰的大人物,怎么可能晕船。
除此之外,同行人中还有位有趣的禅师,他法名智乐,出自洛阳不知名的小寺庙,洛阳城寺庙实在是太多了,便是莫文远经常与和尚打交道都不能认全。这位禅师佛经念得不是很好,佛法也参悟得一般,更不会降妖除魔,却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到了极致。
他非常非常喜欢饮茶,对茶的爱更是能与莫文远对厨道的爱相提并论的地步。
此番南下,智乐禅师的目标就是把江浙一带有名的水源全部品鉴一遍,大到江水河水,小到井水溪流,品味它们甘甜与否酸涩与否,水质硬不硬,适不适合泡茶,适合泡哪种茶……种种问题他都要探知一遍。
莫文远很喜欢和此类人聊天,人只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到了极致,就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智乐禅师对茶的了解,他望尘莫及,听其科普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储备量。
他见智乐法师坐在船边上,欲从江中汲水,便走过去道:“法师欲取水?”
智乐法师笑道:“是如此,江中之水总体品质较山水差些,然位置不同,水的味道却也有所改变,就譬如江边上的水,多泥沙,静置后喝也是不太行的,而江心水时时刻刻都在流动,汇聚了江水的精华,用其烹饪几味茶,反而比山水更好。”
他的面前放了煮茶的工具,看莫文远中黑羊靠近,就又多拿出了两只杯子。
智乐法师待中黑羊与待人是没有区别的,从羊神采奕奕的眼中,他就能看出对方很有智慧,很有想法,寻常人都没他来得聪明,所以烹茶的时候也愿意让中黑羊一起喝。
茶水算食物的一种,中黑羊对香茗也很尊重,小口小口喝、品味,末了还用咩咩咩咩咩之声发表意见,寻常茶客的态度都没有他好。
智乐法师笑呵呵从怀中掏出一枚布袋子打开,莫文远眼尖地认出布兜里的是蒙山茶。
蒙山位于四川雅安附近,从西汉末年就有有史可考的产茶纪录,在唐代也是久负盛名的产茶地,再过些年,咏茶史上最出名的一幅茶联就会悬挂在大大小小茶馆的正门口:“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莫文远在现代就听说过此茶的美名,到了唐代以后,更是被大兴善寺里的僧人狠狠科普过。
兴善寺中也有好风雅的僧人,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此物在众人心中就是风雅的代名词,研究茶水是很有面子的事,而不懂茶的人,在很多场合都是受到唾弃的,莫文远好好学过这年头的茶手艺,他学习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增长知识,二则是考虑将茶与厨艺完美结合起来。
杭州名菜中就有龙井虾仁,此外还有茶酥等物已充分证明茶叶是可入菜的,优秀的厨子什么都能做成菜,茶也不会被放过。
“可是蒙山茶?”
“莫小郎君眼力不错,此乃蜀川蒙顶。”他道,“不少人用山泉水花瓣上融化的雪水烹蒙顶茶,我却认为不好。”他开始从色香味细细分析蒙顶茶的特征,“此茶滋味鲜爽,回甘浓郁,烹煮时所用之水不宜过分甘甜,以免加重甘味,涩味不足。”智乐认为喝茶讲究先苦后甜,如果开头就甜了,意趣大大减少,“江心水本身味道淡,不甜不咸,涤荡茶叶后更显本色,用它煮蒙顶,回味无穷。”
之后他又说了些煮茶的专业术语,莫文远与中黑羊似懂非懂,不过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崇拜的光,有知识有见地的人实在是厉害。
聊天过程中,智乐法师的手也没有闲着,茶汤被倒入了陶瓷小杯中,杯子是白瓷的,饮茶之人常备白瓷小杯,只有白色杯子方能看出茶汤的颜色,色泽是浓是淡,是偏黄色还是偏绿色,颜色也能看出品质好坏。
蒙山茶汤清亮,颜色微微泛黄,莫文远双手捧起杯子,而中黑羊则深深埋头,露出舌头,两人同时品茶。
“嗯!”
以往只有莫文远惊艳别人,在其他人脑中构筑食品王国,构筑各种各样中华小当家似的神奇梦境,但跟智乐和尚混熟之后,他却总被对方震撼到。
茶水的讲究不比吃食少,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味道,搭配各种水,最后呈现出来的滋味完全不同,他与饕餮的舌头很灵敏,能够品味出茶叶细微的不同,也会被完美搭配震撼。
譬如现在,莫文远仿佛置身蒙顶山上,周围都是低矮的茶树木,年轻貌美的姑娘背着竹编木筐采茶,他伸手能够触摸湛蓝的天空,空气中飘散着未炒过茶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