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九龄(481)
店内的伙计们恭敬的施礼避让。
“这个理由说出来,宋运平没有丝毫的怀疑。”方玉绣接着说道,“为什么?”
“因为是念智和尚说的,念智和尚声名显赫令人信服?”方玉绣说道。
方玉绣点点头。
“是啊,就这么简单,但又这么不可思议。”她说道,“能做到念智和尚这般,可不是简单的事。”
而且也是很可怕的事。
宋运平筹划那么久,那么缜密,如果发现君蓁蓁和方承宇离开阳城,肯定会立刻明白情况有异,但偏偏就因为念智和尚说了这句话而放松疏忽。
也正是这一个疏忽,事情的走向就完全的变了。
这大概就是那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话的道理吧。
“那她是要念智和尚这样的人?”方云绣问道。
“我想是的。”方玉绣说道,“她要用医术成为念智和尚那样让人信服的人。”
“可是在汝南她不是也做到了吗?”方云绣想了想不解的说道,“那这次在京城为什么要做的这样的慢,还很奇怪?”
明明有那么好的医术,却不是谁都接诊,反而用很奇怪的算命先生的手段打开局面。
“大概是因为京城居大不易吧。”方玉绣说道,“凡事都要慢慢来,有时候一举成名天下知也不是什么好事。”
方云绣笑着点点头。
“怎么做都好,只要她自己想好的。”她说道。
……
方锦绣居住的宅院是她租来的,并不宽敞收拾的干干净净。
陈七建议她用钱买个宅子,这样就算糖人生意失败了也有个寄身之所,但方锦绣并不在意。
天下之大哪里都是容身之所。
她坐在院子里看着手里的信,天下之大,去京城吗?更大的京城吗?
“不过,做什么事都是福祸相依,你要考虑清楚了,我只是邀请,你不一定要答应。”
方锦绣撇撇嘴,将信扔到一边。
只是邀请,干嘛跟自己提邀请,不跟别人提?还不是可怜她在阳城卖糖人。
什么学了做账房的本事别浪费。
方家的票号做不了,就来给君家做吧。
方锦绣起身走进室内。
君家的医馆,她真以为她姓君医馆就是君家的了,别忘了她还是方家的外孙女,不管做什么世人还是会把她和方家联系在一起的。
就像自己这样,被赶出来,不当三小姐了,就真的跟方家无关了吗?
所以管它呢,反正都这样了,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方锦绣哗啦一下将炕上的箱子倒下来,又拿出一个包袱。
那就打包吧。
第一百五十三章 盛名终有信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似乎没完没了,街上的人少了很多,九龄堂里显得更加空寂。
堂里散发着药香气,原本空着的药柜此时正在慢慢的填装。
不过并不是采买的草药,而是买了草药后君小姐自己炮制的各种药,有丸药有膏药,都是君小姐带着柳儿自己做出来的。
两个伙计就负责摆放。
这也好总比先前闲的只擦拭桌椅的好。
不过这两个人做药也做不出多少,更多的时候还是闲着,尤其是这下雨天。
“君小姐玩累了,不出去当铃医了,难道以后要靠卖药?”一个伙计百无聊赖的说道。
“卖药也得先被人看得上啊,人家连看病都不让看,怎么可能来咱们这里抓药。”另一个伙计说道。
他们正说话,君小姐从内走出来,两人忙站好神情恭敬。
“你们去药行拿些药。”她将一张纸递过来。
两个伙计忙应声是接过,拿起雨伞两个急急的出门了。
君小姐没有转身回去,就在堂内坐下伴着外边的雨声提笔写医案,她积攒下的医案已经厚厚的一卷了,自从重生以来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事,把师父讲过的那些医案都记载下来。
不能让师父除了名。什么都没有留下。
九龄堂内静谧一片。
但此时在京中一栋豪宅里,气氛却有些紧张,绿荫遮掩的后宅里不时有低低的哭声传来。
一间宅院的客厅里一个中年男人皱着眉来回踱步。当看到被仆妇引来的老者从内里走出来时忙迎上去。
“江太医。”他急急说道,“贱内怎么样?”
老者正是太医局太医江友树,闻言神情平和。
“林侯爷,夫人的药接着再吃几服看看。”他说道。
中年男人闻言眉头凝皱。
身为侯爷他不便说话,一旁的仆妇看到了立刻明白。
“这药已经吃了很久了,怎么一点也不见效?”仆妇说道,“我们夫人还是夜夜疼日日哭。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林夫人这病积患久矣,这可急不得。”江太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