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婆婆[快穿](297)
自土薯的消息在村中传开以后,村民们对于土薯比之前上心多了,经常自觉的去地里照看那些土薯,带着希冀的眼神。就连村里的小孩子,都被教育不许祸害那些土薯,家里的口粮就指望它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小年之后,在请了林雅楠和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检查过后,确认土薯成熟,可以开挖了。
等赵毅在村里的麦场宣布完这件事情后,村民们既喜且惊。本来家里的粮食就要断顿,连年夜饭都准备不出来,但现在的话,就有着落了,起码能吃饱啊!至于其它的,现在能吃饱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村长一声令下,村民们扛着锄头向地里赶,本来没力气的人,这会儿瞧着也是生龙活虎的。
由于先前的不确定,所以种植面积较少,只有八十亩左右。看到手里刨出来的土薯后,村民们不止一次后悔为啥先前不多种点?
“看看这大个儿,得有一斤多吧!”有村民刨出来大个的土薯,并向旁边人炫耀着。
“吆,不错啊,比我这边的要大,我这边最大的也才一斤。”
“可知足吧,在这时候能长成这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真是可惜,要是先前我们多种点,一人不得分个上百斤?”
“这能怪的了谁?还不是咱们先前不相信这土薯真的能种出来?”
“这话听起来怪不中听,不过想想还是有道理的。这会子后悔也晚了,还是赶紧把地里的土薯刨出来,然后分到咱们手里才是正经事。”
结束了闲聊之后,村民们干活愈加卖力,只用了两天,便把土薯全部收回来。在麦场称重之后,赵毅把产量说给了大伙听:“咱们村种土薯的地方约有八十亩,现在称完一共六万四千两百多斤,约合一亩地八百斤。咱们村共有村民一千五百多人,分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四十斤左右。”
等赵毅宣布完这消息之后,村民们先是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在经过短暂的静默之后,发出了强烈的欢呼。一亩地有八百斤的产量,跟红薯也差不多了。但红薯,他们一年只能种植一次,还不能满足他们日常所需。
但土薯不一样啊,这种寒冷天气,贫瘠地块都能有这种产量,那换成土质更好的地,光照温度更合适的时机,土薯的产量还是能再涨一涨的。就算上面不承认土薯这种粮食,但没关系,他们认可啊!只要把上头要求的农作物种完,剩下的地都可以种土薯,他们的口粮有救了啊!
虽然平均分配每人约有四十斤,但事实上还是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可能就这样平均分配下去。
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把刨出来的土薯经过整理,把那些不太好的土薯下发到村民手中,而那些完好无损的土薯,则要成为种子,等待下一次被种植。
经过村委的共同决定,这次土薯的分配如下:男同志们每人四十斤,女同志们每人三十五斤,老人和孩子每人三十斤,剩余的粮食会留做备用粮和种子。这也是因为体力不同的缘故。因为赵毅曾经让村里人保守村里土薯种植的秘密,所以不用担心有人会把粮食拉走,大部分土薯都会变成村民们的口粮。
腊月二十七这天,清泉村的村民都起了个大早,把家里盛粮食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那些篮子、簸箕啥的也都洗刷好了,就等着今天分粮了。
在村里的麦场边,早有村民们在排队,不同于以往被强制排队,现在都是村民们自愿的,越早排队,就越早轮到自己分粮,这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户主赵大有,家里有六口人,一个老人三十斤,两个男劳力四十斤,两个女劳力三十五斤,一个孩子三十斤,共计两百一十斤。没问题的话,在这边按个手印。”村里的会计坐在小桌前,核对着每家的人数和粮食的数量,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从早上到现在,这都一个多小时了,还没喝上口水,嗓子都有些哑了。
“没啥问题,都在家算好了,就是这个数。”虽然赵大有算不清楚这个数量,但他请人帮忙算好,只要数目能对起来,那就是正确的。不得不说,劳动人民还是有自己的智慧的!
“行,既然没啥问题,那就在这边按个手印,然后到后面领粮食就行了。”会计干脆利落道。
“哎,好,好。”赵大有很是兴奋,按完手印,就去后面领了属于他们家的两百一十斤粮食。拎着手里沉甸甸的粮食,赵大有的心才算到了实处。
“爸,这就是咱家的粮食啊,比秋收分到的口粮多多了,今天总能吃个饱饭了吧!”这出声的是赵大有的儿子,赵满屯,今年刚满二十二岁,结婚两年,有个儿子。自秋收后,家里就一直喝薄粥。这玩意不抗饿,喝的他脸色都发青。看到发下的土薯,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吃顿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