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赢家(38)
舟山将已经冻僵的手指从铲子柄上挪开,艰难地活动几下,又小幅度的原地跺了几下脚,顺手将有些下滑的围巾又往上面推了推。
“呀。”
一个温暖的物体突然贴了过来,把舟山吓了一跳。她转身一看,就见一双黑漆漆的眼睛正冲着自己,里面满满的笑意。
盖勒将手中的银色袋子往前递了递,“发热贴不管用了吧?”
舟山顺着他的手臂看过去,大型发热贴?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疑惑,盖勒不由分说的拉过舟山的手,三下两下的把手套给她摘了,把袋子包在她两手间,“公司新研发的高寒环境专用产品,还在试验中,不过就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尽管不习惯这样的身体接触,可是天寒地冻中袭来的温度,还是让舟山没能在第一时间推开。
盖勒颇通的见好就收的道理,在舟山开始推拒的前一秒就干脆利落的松开手,微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放在这里,全身都暖了。”
舟山摇头,带好手套之后把袋子往他那边递,“不必了,多谢。”说着又从口袋里掏出来几个发热贴替换了已经不管用的旧物。
盖勒缓缓眨下眼睛,“我送出去的东西,没有拿回来的道理。”然后在舟山开口之前轻飘飘道,“留着,或者是剪碎了丢进垃圾堆,随便你。”
看着这人转身离去的潇洒背影,舟山好一阵瞠目结舌,拿着发热袋僵在那里,收也不是丢也不是。
当晚舟山就有点儿失眠了。
几天下来,盖勒这个人的性格,她也算是了解了点儿了。
此人虽然总是一脸微笑,看着像是温和的,实则却是那种最难对付的,性子怕也是执拗之际。
笑里藏刀,隐忍的强势。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是好相与的。
揪着眉头在简单的小床上翻几下身,舟山最后扫了一眼终于渐渐凉下来的发热袋,然后纠结的合上了眼睛。
无论如何,那面镜子,总还是要找机会还给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瓜不是考古专业的,但是对这个挺感兴趣,不过毕竟不专业,大部分东西都是一知半解,如果看文的亲有谁是这个专业的,请一定不要犹豫的,教导我吧!!!【拜谢!】
PS,里面涉及到的所有遗址和古籍、野史,均系杜撰,切勿当真,谢谢合作。
☆、第 22 章
也许是发热袋交际的结果并不怎么如人意,后面的几天盖勒倒也没再提这个,舟山隐隐提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天气很不好,听气象台说这两天甚至很可能会有强降雪,大家的速度都快了不止一倍。
单纯的冷或是刮风倒也罢了,关键就在这个降雪上。
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近几年来又一直是暖冬,就算是寒冬腊月下的雪也存不住几天,更不要提这个阳春了。
化雪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水分,而这又极可能导致土质松软,再严重一点的话塌方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教授抬头看了看头顶阴沉沉压下来的乌云,重重叹了口气。
连续几天的强北风让天上的积雪云彩退开一点,在让户外作业更加艰难地同时,也为发掘队众人赢得了一点宝贵的时间。
寒风割在脸上就像冰冷的刀刃,呼出去的蒸汽很容易就在防风镜上面糊住,不多会儿就会变成白茫茫一团雾气,然后就会变成薄薄的一层冰花。众人不得不隔几分钟就用手套蹭蹭镜片,这严重地拖延了进程,可是又实在是没办法。
好在付出终有回报,大半个月过后,地宫内部的四层楼阁已经大致被清理出来。
这座千年前的古老建筑,终于重现于世。
越发阴霾的天空下,古朴宏伟的建筑傲然耸立,无声的诉说着一段不存于史书上的历史。
从建筑样式和装饰纹样来看,大约是两汉时期的。
令人惊叹的是,这地下楼阁完全不像是陪葬建筑,因为它的高度和规模几乎完全等同于同时代的地上建筑,其内外装饰的精美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一楼入口处的刻字石碑以及镇墓兽却又确确实实的说明了,这的确是一座坟墓无疑。
王教授几个当即就把石碑清理干净,然后对照着依旧十分清晰的铭文仔细辨认起来。
在场的几位教授都是铭文高手,甚至舟山徐文清也小有研究,所以碑文的大体内容很快就被翻译了出来。
墓主人是汉代的一位刘姓王,此处是他的封地,死去时这位王才二十二岁。这座楼就是他与自己的爱妾合葬墓。
碑文用了远远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详尽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与爱妾的深情厚谊,各种优美的文辞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最后还恋恋不舍的表达了来世再相聚的愿望,把几个教授看的脸都有点儿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