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翠微月下(36)

作者:绍兴十一

这一世,赵构不再准备委任这个坚持抗战的人物以重任,他派了另外一个性格温和,办事老道的丞相朱胜非前去督师,希望能够改变这一战的结局。

就在岳飞献俘御前,朱胜非前去关陕督师的时候,金人对于宋庭的一系列活动,也调整了策略,他们送了一批靖康年间俘虏的官员返回,希望其能够扰乱赵构的视听。

在这批官员中,有一个人赵构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人的名字,叫做秦桧。

秦桧初到京城,便称自己心向宋朝,是从金人营中逃归,胸有二策,可平定天下。

当赵构听到秦桧的这些言论的时候,心中异常的平静。

他将秦桧诏入大殿询问:“卿有何计,可平定天下?”

秦桧现在尚无之后的权势,他恭谨有佳,对赵构行礼后,说:“臣以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划定边界,议和通好,可再无天下之乱。”

大殿中的众臣面面相觑,特别是引荐秦桧的李纲,更是对秦桧这种公然投降的言论瞠目结舌。

还未等众臣开口,赵构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这两句话,他太熟悉了。

当年自己漂泊海上,好容易躲避了金兵,回到大陆的时候,秦桧也是这样在自己面前,说出这番言论。

当年的他二十三岁,对于这种四处漂泊,被金兵追赶,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完全厌倦,他虽然不敢公然认同秦桧的观点,但心中却不免动摇。

当前一世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在赵构面前的时候,赵构颇为玩味的看着秦桧。

秦桧今年尚未满五十岁,说话也不似前世权势熏天,皇帝都要容让的时候那般嚣张,他说完这番话后,有些忐忑的看着赵构。

赵构笑了一会儿,笑累了。

他不能忘记,自己在议和之后,所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为了议和,他杀了岳飞,以为天下就此太平,但接下来的生活,却让他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金人在议和条款中有一项:宋庭不得无故更换宰相。

秦桧从此安坐宰相之位,大肆排除异己,清洗政敌,到了后来,赵构即便是有心改变这种状况,也已经有心无力,只能够竭力的培养养子普安郡王的势力,期望能够制衡秦桧。

最终的结果,是使得赵构周围遍布秦桧的耳目,自己中午吃了什么,下午就能够传到秦桧的耳中。

以至于后来秦桧要求加九锡,并且准备谋逆,甚至连新的国号都想好了。

若非普安郡王相助,赵构能够忍耐半生,恐怕江山就已经在这种情况下易主。

那时候,每当赵构摸到自己靴子里用来防范秦桧的匕首的时候,心中都后悔不已。

然而现在,赵构缓缓的走下御座,他盯着秦桧,片刻之后,赵构忽然说:“朕是北人,秦卿此言,是让朕把皇位拱手让给金人吗?”

秦桧被赵构质问的双腿发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口不能言。

上一世,赵构只能够等到秦桧死后,才能重新掌权,然而这一世,他不会轻易的放开手中所握到的东西。

他的嘴角露出一个笑容,做了一件他长久以来都很想做的事情:“来人,将这个金人的奸细,拖下去斩了!”

众臣都被赵构的此举给惊呆了,有宋一代,太祖誓碑,士大夫不因言获罪。秦桧说出此话,也罪不致死,最多贬官了事。

众人纷纷跪下为秦桧求情,赵构看着这些为秦桧求情的人中,有很多在前一世被秦桧整的很惨。

赵构不打算改变自己的心意,上一世他因为要议和,才启用和金人关系深厚的秦桧;既然这一世,不准备和金人议和,那秦桧留着也没什么用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殿前诸班值将其拖出去,径直斩首。

当秦桧的人头落地的那一刻,赵构心中缓缓的舒了一口气,他忽然的想起前一世的儿子来。

那个儿子叫做赵瑗,并非自己的亲子,但却比亲儿子更孝顺。他帮助自己铲除秦桧,在自己退位后仍然恭敬孝顺,在临死前,也是他陪伴在自己身边。

那么这个时候,赵瑗会在哪里呢?这一世赵构有了三个亲儿子,都被自己安置在远离京城的宜兴,他有些想把他们接来,但他也不敢保证,京城会不会再一次失守。

在犹豫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下了一道自己都难以理解的圣旨:“着秀王之子赵伯琮觐见。”

虽然在这一世,两人不会再是父子,但是在杀掉秦桧的这一天,赵构有些想这个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养子。

岳飞进京献俘的那一天,正好就是赵瑗进京面圣的那一天。

今年才三岁的赵瑗坐在马车上,看见岳飞所带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和押送的俘虏进入京城的时候,他扭头问身边的老仆:“那位骑在马背上的将军是谁?”

上一篇:位面大法官 下一篇:宋帝江山

绍兴十一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