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987)
苏定道:“右相并不是朱子学生。”所以他信奉理学的程度也有限。
赖五听不懂俩人说话,直接插进来道:“军师,我们赶紧去讨论一下调兵和粮草的事吧,时间可不等人。”
左相和苏定相视一眼,一起去了兵部。
木兰的万言书将地主和读书人都扯了进来,现在茶楼酒馆之中到处都能听到议论的人。
其中,国子监的一位博士最为活跃,他跳出来支持木兰的观点,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而回江南进行秋闱的李毅直接将木兰的万言书抄录下来贴在松山书院门口,然后道:“物之推移,世之迁革,流行变化,不常居所,此天地之至数也,而程朱将伦理学识皆禁锢,于民于世何益?”
万言书由此波及到了江南,李毅还让人包了茶馆,让同赶到钱塘赶考的学子畅所欲言。
李石暗中资助,并且无耻的主导了一下言论。
后世将这场辩论运动称为“理学之争”,而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学地震,渐渐在文学伦理中占主动的程朱理学渐渐被丢弃,而女子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让被程朱理学渐渐束缚住的女子自由了些。
当然,这都是木兰所没有意料到的。
现在的她这样做,大部分是为了帮李江他们迁移朝前目光,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心中的不吐不快。
在大家激昂的辩论及如火如荼开展的人口土地普查中,赖五带着一队亲卫悄悄的离开了京城,往太原而去。
与此同时,西北三军之中被抽调出部分兵士往太原进发。
接到赖五的赵威发愁,“大将军,粮草跟不上啊。”
“圣上已经下令从各地粮库里抽调,下月应该就能陆续到达,太原筹备如何?”
“供应太原将士够两月有余,可若是供应所有到太原的将士,则不足一月,而且,我们现在就要出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他们人都快动了,粮草还在遥远的那头没有出库呢。
“点兵,每人随身带上五天的粮草,急行军到边城,后续由李江与褚庆调配,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都得给我将粮草运到边城。”
赵威蹙眉,“李江的伤还没好彻底呢。”
赖五不悦道:“那就让他带伤上,不是说才被砍了两刀吗?这都快一个月了。”
赵威面色古怪起来,“李江毕竟是文人。”
赖五哼了一声,不情不愿的道:“我以前给他们请过师傅学拳法的,算了,就让他在府中筹办,不用跑到衙门去了。”
那工作量也没减少啊。
赵威识趣的没将这话说出口。
赖五面对打仗时总是特别的严肃,一分情面都不讲,和平时简直判若两人。
赵威叫人去将李江和褚庆请来。
李江现在已经能下床走路,伤口也已经结痂,只要动作不大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听到诏令,马上就带着墨香和四个护卫一起前往都督府,赵威也派了一队人马护送。
到了那里才知道赖五偷偷地来了太原。
☆、502.第502章 探军情
李江从都督府回去后就让木兰他们紧闭门户,“嫂子,这几****还是不要出去了。”
木兰将崔家送来的帖子给李江看,“你说这话之前送来的。”
李江打开一看,是崔家老太太的六十五大寿,微微皱眉,“这么巧?”
“去年崔家老太太的生辰也是这一天,”傅氏看了一眼两人,道:“崔家在太原算是名门,就算之前闹得有些僵,这样大的寿宴我们也是不好缺席的。”
李江思索片刻,就道:“就说我伤势还未好,不便出门,叫人送一份厚礼过去。”
傅氏担忧的问,“二爷,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李江没说,只是扭头对木兰道:“嫂子,叫那些人先冷一冷,我只怕那些书生和百姓会被人蛊惑,冲动犯事,到时候这罪名必定是嫂子担的。”
木兰点头,“我会叫人注意的。”
“好了,我去书房了,这几日我都在书房里,你们不用担心。”
木兰见李江走了,就对傅氏道:“这几日太原只怕不太平,你听李江的。”
傅氏只好让人打点了一份厚礼送到崔家,婉言说明了理由。
而不久后,赵威带着一队人马悄悄离开太原,太原城外驻扎的军队也消失了一半。
因为无声无息,又是挑选的凌晨出发,所以竟没人发现。
赵威则留守太原。
褚庆为了迁就李江,这几天都是直接跑到李家来办公,俩人都头疼不已,因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去哪里弄这么多军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