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305)
崔燮大老远地送了棉花、皮张和京里特产吃食,自家的书画、衣料、画妆品来,样样都见得是精心准备的。刘家看得出他这份儿心意,自然也备了极好的回礼来:有关外来的羊毛地毯、各色皮张,堆成小山的药材,还有别人送来的古玩玉器。
刘家虽然住的是榆林边城,却比身居京师的崔京富裕些,要不是崔燮是个男儿,没处插戴,他们还能再送出些珠宝首饰来。
秦太太自己就熟悉北直隶,京城崔府也是曾打过一趟的,索性留着刘庄头跟老镇抚和几位爷说话,自己带着侄子坐车进了京。
他们也没找人事先通报,直接拉着几车货到了崔家门口,拉车的下人一舒当年被挡在门外的恶气,扬眉吐气地说:“我们主母是你家崔监生的舅母,过来看望自家外甥,还不快开中门,迎亲家进去!”
崔家这些家人可没有当年崔老爷在时的威风了。崔良栋虽不认得他们,却知道崔燮派人去给外家送礼的事,连忙出去相迎,问刘庄头在不在。
秦太太在车里稳稳地说:“问问你们家有年岁的人,你家元配夫人身故时,我还曾来你家行过礼,你家总有认得我的人!”
崔家不认的,刘家肯定认的。
刘家人家人虽都在庄子上,却有个计掌柜在京里,崔良栋一面叫人禀报老夫人,一面叫人去请计掌柜,恭恭敬敬地把秦太太一家迎进了家里。
宋老夫人多年没见亲家,也早忘了打架时的不快,只想着两家早年在县里时的亲好,媳妇在家的好处,连忙换衣裳待客,又叫人把孙男孙女都叫出来见人。
崔良栋深深记着那五千字的教训,不敢轻易把二少爷放出来。面对老夫的吩咐,他也只好平生拿出了宅斗的手段:“二公子是徐氏所出,当初咱们家和刘家交恶,不都是为了徐氏吗?还有大公子当日挨打,也有二哥装病,挑唆老爷生气的缘故,刘亲家万一知道了这事,岂不是更要生咱们的气?”
老太太脑门上青筋一跳一跳的,扶着额头问道:“当初二哥是装病的?”
崔良栋苦着脸说:“虽说当初贴身服侍二哥和徐氏的人都去徐家了,可也有在外头洒扫的,耳朵尖的不也能听见二哥说话?徐氏说二哥昏迷、不能下床的时候,他虽没出房门,却也能听出他在屋里活动的声音。”
老太太沉默不语,嘴角抿出一道道纵深的皱纹。崔良栋低声道:“公子念着当时二哥年纪还小,都是叫徐氏撺掇的,毕竟又是他弟弟,不好追究这事……”
宋老夫人蓦地一拍桌子:“叫他出来。”
崔良栋讶异道:“那秦太太的脾气,万一见了二哥发作……”
老夫人道:“那就更得叫。等燮哥回来,叫他见客,也叫衡哥来——当面给他大哥跪下陪罪!都是我的孙子,我难道护着这不懂事的,白白委屈了懂事的?他既然干了,就得给他大哥诚心的认错,这事没的捂着不叫人知道的!”
作者有话要说: 差点忘了标,开头的诗是宋代江奎的咏茉莉诗
第128章
崔燮连课后补习班都没上, 就被人匆匆叫回了家。
进家门这一路上, 崔良栋就简短截说,把刘家大太太带着表少爷过来, 老夫人带着两个庶出的姑娘少爷在正院待客的事说了。
崔燮却没想到他们来的这么快, 也不曾提前叫人传个信, 准备住处,连忙吩咐崔良栋安排院子。崔良栋说:“咱们家内院的客院安排叫宋先生住了, 外院又住了小启哥, 再叫亲家太太住进去是不是不大方便?”
当然不方便。
刘家可是小崔燮的外家,这样的亲戚来了, 总得给安排两个正经院落, 不能叫他们跟客人伙着住。
崔燮转了转念头, 吩咐道:“叫人把小启哥的东西搬到我院子里来,先像小凉哥在时那么挤一挤,给我表弟安排到他院子里。内院就先委屈云姐两天,让她们母女搬到和哥母子的院子里, 把房子腾出来。”
崔良栋忙叫人去通知崔启回来收拾东西, 又安排人帮云姐的生母搬院子。崔燮听说秦氏正在堂上跟老太太说话, 也顾不得回房更衣,穿着一袭青衫,戴着方巾,就这么进了待客的厅堂。
刘、崔两家当初也有过关系极好的时候,不过后来这些年因为刘氏难产而殁,秦家又来人打了一回, 关系变得极僵冷。两个亲家坐在堂上说着崔燮的事,只说他读书的事时也算和气,若不小心触及他父母或是徐氏,就像在温水里倒了一捧干冰,煞时就能把整个房间的气氛都冻住。
这一温一冷的,崔家上下陪客的心里都不知多难受,极盼着崔燮回来。
他还没进院门,就有丫鬟急可可地冲进来回禀,刘家祖孙三人都松了口气。秦太太连话也顾不得不说了,叫人拿镜子查看全身上下,又替侄儿整理好衣裳、头发,务必要给崔燮留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