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等我们分手[娱乐圈](153)
接下来,说说这部片子吧,一部难以想象的片子——当然它足够好,但难以想象的地方在于,这个片子是这位导演的第一部 作品,如此成熟,甚至融会贯通的将文艺和喜剧这两个特点平衡,有些人从《杀了他!》中看出了捧腹大笑的喜剧,而有些人从《杀了他!》中看出了辛辣的讽刺。
片子从罗西不受欢迎的一生开始,又以罗西的死亡宣告落幕。
似乎乍一看是一个悲剧,但仔细一看却又好似是个喜剧,直到反复看了几遍,才能看出,这既不是悲剧也不算喜剧,只是一个人的人生而已。
沈元正导演极其擅长反转,从一开始,用各种小剧情向我们暗示罗西不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到之后所有人都想杀死罗西时,让我们觉得这些愚蠢又容易被煽动的小镇居民才是这一切罪恶的开端,而罗西当然是无辜的,他任性、两面派、不讨喜,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糟糕的世界里。
而等罗西在一连串阴差阳错的巧合中,逃脱了死亡阴影时,观众觉得这总该迎来一个喜剧该有的结尾时——罗西死了。
于是,一切错误和罪恶似乎就有了指向性的存在——那些想杀死他的人就是这桩死亡的罪魁祸首,而罗西?他多么无辜啊,固然不讨喜,但他也在努力活下去呢。
于是,剧情在出人意料之后,又转为了更奇妙的展开。
罗西并没有死,杀死罗西的,是他自己。
反转是一个好用的手法,但不断反转却需要足够老练,才能让整个片子的质量不至于滑落深渊。
而更高水平的反转,却能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否定,让观众领悟到导演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我从一开始就在思考,导演究竟想借此嘲讽什么,但最后,我想,或许他嘲讽的只是他自己。
正如片名一般《杀了他!》,罗西杀了罗西。】
作为粉丝众多的影评人,老肯的影评一发出去,就受到了无数质疑。
当然,主要原因是这篇影评跟他以往风格截然不同,将导演吹得天花乱坠,宛若拯救电影圈的救世主,让习惯了他苛刻评价的粉丝们十分不适应。
当然,很快他们就会适应了。
老肯的影评宛若吹响的号角,掀起了之后的无数影评——清一色全都是在夸沈元正,偶尔会夹带一句林逸,也大多是无功无过的评价。
而对于沈元正的夸奖则种类繁多,且毫不掩饰自己的溢美之词,每一个都夸到足以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被塞钱了的地步。
当然,在这个怀疑尚未进一步展开前,结束了首映式的《杀了他!》在全国各大电影院上映了。
衢氏集团铺设的院线足以保证《杀了他!》的排片,庞然大物之所以是庞然大物,正是因为它们深入了各个领域,无处不在。
如果说那些影评让人怀疑他们是否被资本所腐蚀,那么随之而来的属于无数观众的声音,打消了这个想法,并证明了一点——《杀了他!》之所以广受好评,只是因为它足够优秀,或者说,超乎想象的优秀。
就如同老肯影评里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带着深刻的导演个人的痕迹,甚至足以掩盖演员的光芒,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第一个想法是导演牛逼,随后才会冒出,这个演员好像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性恋事件里的当事人的念头。
人们大多盲目,似乎会被舆论轻易操纵,但操纵舆论的人们最终也会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在盲目之中,人们依旧有着自己的判断。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人们会因为不了解林逸,而对流言将信将疑,甚至若无其事的吃瓜。
但同样,人们也会因为清楚这是一部好片子,而自发的将它推荐给其他人,甚至在社交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无数观众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一切便尘埃落定了,那些关于林逸和衢昀关系的质疑或许依旧存在,但比起那些,人们更关注这部优秀作品本身。
【它是一个合格的喜剧,听说导演已经开始拍下一部了?我会关注的。】
【挺好看的,没有之前网上那些人说的那么糟糕。】
【超棒,我刷了很多遍!导演真的牛逼!】
这样的评论比比皆是,《杀了他!》作为黑马,成功进入了大众视线,且博得了一众好评。
跟林逸记忆里一模一样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演员换了一个人而发生任何变化,电影成为了横空出世的黑马,而沈元正也依旧瞬间被世人瞩目,称赞且肯定他的才华。
“会游泳吗?”沈元正蹲在一望无垠的碧蓝湖边,注视着平静的湖面,忽而回头问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