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91)

作者:炼意

吃完东西,霍桐难得悠闲的半靠在条案上打盹儿。陶倚君拿着竹箩在缝制衣衫。

马上就春天了,冬衣要换,鞋袜什么的也要早做准备。鞋袜那些东西家里有女人可以帮忙做,但是贴身的衣服陶倚君还是打算自己亲自动手。这一年来她做的针线活不多,可基本的针法也没忘记,就是速度比较慢,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这个。

霍桐来之前她才刚好缝好一只袖子,这会儿趁着午后休息,她打算加把劲儿,看能不能今天完工。

霍桐半梦半醒之间,看到陶倚君坐在檐下的木地板上,恬静的做着手工。虽然没穿绫罗,头上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只银簪,却带给他安定和温馨。想着想着,他渐渐的睡熟了。

再次醒过来,陶倚君已经不在屋内,她的贴身小女婢坐在廊前的台阶上,正在扎鞋底。

“大将军醒了?大娘子去庄口处理事情了。”

小女婢赶着过来打了水绞了布巾给霍桐,之后便规规矩矩的退出门,跪坐在门外等他拾掇自己的装束。

霍桐不喜欢有其他人近他的身,自己身边也没有伺候的女婢,只有一个随身的小仆帮他处理杂务。一切穿衣梳洗基本都是自己来的。说起来他跟陶倚君也算同类人,都是喜欢自己动手,不太耐烦其他人服侍。

正打算去看看陶倚君遇到什么麻烦,还没等出门,就看到牛家三郎君迎面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刚睡下就地震了,然后蹭的一下坐起来,想了想,家里口罩资源不足,还是继续睡吧。然后刷朋友圈笑成疯狗!

第五十五章

“阿桐, 大娘子,你们这可不够义气。”人还没近到身, 牛三郎就嚷嚷了起来, 手里一贯不放的羽扇也见不着了,“你们弄了这么能耐的东西, 都没想着给小弟说一声。太不够义气了!”

牛三郎是听人说陶倚君这些日子一直在城外庄子, 今日霍桐才一回城也跟着一去不回,他好奇之下使人打听了一番,就听人说起了这水车的事儿。当即牛三郎就坐不住了, 套上车就往陶家庄子而来,在庄外磨坊那处看了好半天, 扔下下人自个儿蹭蹭的跑了进来。

“这不是还没搭建起来嘛, 等妥当了, 难道还能差了三郎的?”陶倚君感念牛三郎以往的力挺,有好东西也没有不舍得分享。只是这水车事关重大, 没有十分的把握她也不敢轻易报上去。

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庄子.外篇.天地篇》中, 载子贡南游, 反途路过汉阴时, 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 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陶倚君曾在家中藏书里见过类似的记载,她家乡一带也有这种设备使用,但是数量不多,大部分是在山地和离水源地比较远的地方使用的。她这具水车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加上公输家天才般的创造力才制作出来的,能不能行还不敢确定,之前只是用了一架类似模型的小型水车做过试验,基本上能达到理想的汲水能力。

牛三郎说什么都不肯回去,非要在农庄等到水车运转后才离开。幸好庄子已经扩建,房间够多,否则让牛三郎跟农人挤一块儿,估计他半个晚上都待不住。

等了三天,水车终于开始试运转了。当天农庄里没事儿的人全围了过来,看着庄里的工匠们将那架大水车竖起来,然后固定,上轮。

竹制的水筒在水车的转动下带起一筒筒清亮的水,然后通过搭建的竹筒管道,流入两侧的水道,原本只有很清浅的水流的水道在水车转动起来后,眼见水势湍急起来,而之前就设定好的磨坊和摏米房的机器也开始启动。虽然还是得要人力看着,但就算是年迈的老妇人也能很轻松的舂米转动石磨,不需用了,只需要关闭两间坊外的水闸,水流就顺着两侧的水道流走了。

在高架下面还有个带开关阀的竹制水龙头,用绞盘开启阀门后,一排四个竹制水龙头可以同时流出水来,便于清洗大件的农具和器物。

总之,这架水车的启用,减轻了人力不足的压力,将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投入到农田栽种和工坊生产。

牛三郎在庄里庄外转悠了两天,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走之前,他跟陶倚君谈妥了两笔生意。一是水车的建造和架设,第二是药材的采购。

年前的那一批两季生的药材已经可以采摘,都是很日常的用药,再多的数量也能消耗掉。新鲜的药材采摘下来是不能出售的,还得经过炮制,这时候,陶倚君在年前那段时间教出来的学徒们就有用武之地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