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169)

作者:炼意

到了霍氏族地也不是立时就行礼,还得等候时辰。

这个时候的婚礼都是在黄昏时分办的,原为“昏礼”,才会有送入洞房这一说。

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在观礼者众多的情况下完成了仪式。特别是因为霍家这边的贵族贵客更多,几乎是全族的老少爷们都出动了,迎客的人站在庄子外面都快站不下了。还是开放了好几个大庄园待客,才将宾客们招待妥当。

霍桐本来就不是个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在边城还好些,都是熟人,要不就是军中同袍,可回来之后,乡绅士族众多,很多人他连见都没有见过,还得跟人赔笑脸招待,只半天时间,他就觉得脸僵得没法动了。

因为两家相隔太远,加上陶氏家中也没有长辈在,所以三日回门就免掉了,这一待就直接呆满了一个月。

早些日子就送过来的陶惜君在霍氏族婶的教导下也终于开了点窍,虽然不若她阿姐精明能干,好歹也能分清楚别人的善意恶意,更是明白了当初在继父家里,那几位姐姐对她面慈心恶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阿姐能有今日,也是她自己拼出来的。你福气好,有兄姐在上面撑着。你可知当初你大兄上了战场,差点没命回来。你阿姐怕得全身发抖还强行忍耐着伤心为他疗伤。若不是你兄姐坚强,你哪里有今日的好过。”族婶一点一点的给她掰碎了说,以前那些陶氏兄妹不肯告知幼妹的事儿,也被她全抖了出来。

听到阿姐在蛮族兵临城下时的作为,听到阿兄为了抗击蛮族寒冬腊月在草原上不得归家的作为,陶惜君终于没忍住,伏在族婶膝头哭了个昏天黑地。

她只知道兄姐的富贵,却没去想过,兄姐的富贵是用什么换来的。她还在这里拈酸吃醋的时候,兄姐却是在拿性命在拼。如此她何来的面目要兄姐为她付出?她竟然还在心里埋怨兄姐,殊不知兄姐还能认她,都是她这辈子的造化。

族婶没有劝慰,知道哭才好,就怕还冥顽不灵的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有话要说:再有一章就完结了,后天更。

第九十八章

婚后一月, 霍桐带着陶倚君回到了小方城。这一次,她是以将军夫人的身份直接入住了将军府。

回城之后的第五日, 她在女学宴请城内士族商贾的女眷, 也是正式以将军夫人的身份跟众人见面。

女学现在在边城一带的名气可大了。很多士族都想办法把自家的女郎送过来入学。倒不是求她们能学个什么能耐,主要是人脉啊, 这出去一说, 自己跟谁谁谁是同窗,是同一位女先生教导的,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

就比如说, 今年春上,陇西李家的新妇和陇南曹家的新妇, 联手消弭了一场士族间的矛盾。让两地的官员都大加赞赏。为什么她们能做到, 还不是因为她们都是小方城女学出来的。论文, 有理有据;论武,点到即止。既长了自己夫家的面子, 又没有将矛盾激化, 反而给搭了下台的梯子, 让两个家族能坐下来商谈。

小方城的女学, 除了教导内宅和闺中礼学外,还会教授她们如何打理产业,如何协助郎君们开拓。有几个武将家族的女郎还特意单独凑钱,请了一位精通算学的女先生教导她们。也是因她们的举动,更多的女郎们会因为兴趣凑在一起,大家凑钱请心仪的先生来教授学问。

这样一来, 小方城好学的风气渐渐传出,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先生们也愿意来这里上课。教育永远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先生多了,跟着开设的学馆也多了,女学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但是其他的城市可没有单独的女学,所以先生们凑在一起,开设了蒙童馆,知学馆等等,大部分收的男童和少年,少部分单独买了宅子建了女学,教授一般家庭的女郎们识文断字。

在陶倚君回到小方城的第二个月,陛下遣人送来一张匾额,是陛下手书的“女学”二字,另外还有皇后娘娘赐予的金镶玉册。凡女学每期末的考试中,头名之人的闺名可入册。次年皇后会在二月初二这日,根据玉册上的名册赐下奖赏。

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皇家认证的最佳媳妇人选,顿时女学的门槛差点被挤破了。又因为女学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招生范围,连带的,很多士族都将分支迁来小方城,就为了拥有一个入学的名额。估计这也就是古代版的学区房了。

迁来的人多了,士族多了,带来的财产也就相应增多。

李县令得了陶倚君暗示,开始着手修建官道。

建官道的花费可不低,要凭借陛下拨款那是相当难的,他们想了个主意,以女学和官学的学籍做诱饵,又许诺可以在官道的始末两处竖功德碑,将捐助善款的人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以享百姓的香火供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