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282)
顾铮道,“之前定下那个提议,臣已经想好了切入点。”
贺卿微微一愣,才想起来是自己那个“以后两人在朝堂上假装不和”的提议,便颇有兴致地问,“玉声打算从何处入手?”
顾铮道,“我记得前几日听使臣们讲解海外异邦诸事,曾经提到过,他们也信仰神明,只是神话体系与我中原大不相同,且神在地上的代言人不是君主,而是教宗。他们那处类似我中原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却共同信仰同一位神灵,可见教会势力之大。甚至连君主亦必须由教宗加冕任命,才算名正言顺。”
“的确如此。”贺卿点头。
“这些传教士随船来到南洋,自然是为了传教的。倘若两边建交,想来早晚有一日他们会来到大楚。届时难道就不会在我大楚的土地上宣扬他们的神明?”
虽然那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可这种涉及到敏感内容的事,却也不得不防。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并不算早。
但顾铮在此时此刻,选择这样一个问题来作为切入点,自然也有他的原因。
首先这个问题涉及到意识形态,只要是在官场沉浮稍久一些的人,必然会明白其重要性。
与君权结合在一起的神权,是所有封建统治者统治臣下和百姓的基础。
理所当然的,它具有排他性。
贺卿充分领会了顾铮的意思。这个问题有争议,是毫无疑问的。但它又没有严重到必须要有一个结果的程度。对于现在只是要假装决裂,并不是真的立场不同的两人而言,恰恰是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贺卿不由微微颔首,“顾先生对此怎么看?”
店里还有其他人在,但这一次贺卿没有避讳的意思,也并不让他们退下。于是两位秘书就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空白的纸张和铅笔,开始准备书写会议记录。
虽然这算不上是会议,但贺卿与重臣们讨论的问题往往都非常关键,会对接下来的政策造成影响,形成文件之后很显然比普通会议记录,重要得多。
顾铮道,“臣以为,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慎重,不可随意让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免我大楚百姓受其诱惑,转而信仰他们的神灵。”
“哦?”贺卿道,“我倒觉得可以让传教士在国内传教。只要我们表现得尊重对方的信仰,想来也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友谊,这对两国邦交而言,并不是坏事。”
“而且,顾先生之前既然提到教宗对那片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能施加影响,就更该明白,一旦我们与教廷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也就可以间接与所有国家都建立邦交和贸易往来,岂不是事半功倍?比之一个一个国家派遣使团去拜访结交,自然省事许多。”
“话虽如此,可是我大楚自有神灵信仰存在,岂可让外班之神混入其中?”顾铮反对,“虽然这是西方国家所信仰的神灵,想来也是正统神灵,不是那等邪神可比,但正因如此,才更叫人担忧。一旦信徒太多,则不但会对传统信仰造成冲击,甚至对朝廷也会有影响,另其生出异心。”
到底顾虑到身份不同,顾铮这番话已经说得很客气了。历朝历代,举义旗造反的人都不少,其中大部分都会伪造出一个所谓神明来,作为他们的旗帜,打着下降救世的名头,俨然也是正义之师。
那教廷既然掌控着那片大陆上的所有国家,而且并不似道家那般离世出尘,必然野心巨大。就是想借助传教的方式,将大楚纳入他们的统治范围之内,也不奇怪。
须知大楚虽然有神明传说,皇帝也自称天子,但天神却是管不到皇帝头上来的,在这人间帝王最大,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一旦被教廷掌控,就连君主的废立,也要由对方来做主了。
“我看是顾先生忧虑太过。”贺卿道,“我大楚百姓自有自身的信仰,又岂会如此轻易改信?何况就算百姓改信他们的神灵,既然入了我大楚,自然是入乡随俗。”
“昔年佛教从天竺传来,如今一样在本土传播,教义却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也未曾见他们对朝廷产生任何影响。教廷若只是传播信仰,自然很好,是我大楚友谊之邦。若是生出其他心思,我大楚的上百万军队却也不是摆设,先生又何必过分担心?”
“到那时,只怕已经晚了。殿下对那教廷如此推崇,视近在眼前的危险如不见,难不成是有什么心思?”顾铮厉声道。
坐在角落里做记录的唐春生不由愣住,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下来。
他对这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早就跟使臣们混得十分熟悉,听他们说了不少南洋风物,甚至跟着宁尚学了两句异邦语,自然也知道那边是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