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213)
这么想着,她还是命人拟旨,给政事堂送了过去。
第96章 他的手笔
大摆钟发出四声清越的响声,升朝官们在政事堂几位宰执的带领下,由奉天门鱼贯而入,沿着长长的甬道,经过几座恢弘大殿,抵达金銮殿前。殿门已经开启,有礼官在一旁引导众人入内,按照班次站立。
原本之后应该由内侍鸣锣,高声报陛下早朝。但现在贺卿取消了内侍,并且把人都打发出宫了,便只有几位女官奉着她前来接受群臣朝拜,连一应礼仪,都俭省许多。
贺卿手里牵着小皇帝,待众臣行礼毕,才在丹陛之上金碧辉煌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诸卿可有要事启奏?”贺卿扫了一眼站在阶下的臣子,曼声问。
像这种规模的大朝会,通常而言,不会商讨什么军国重事。相反越是重要的事,就越是会直接送达中书,由皇帝和宰相们商讨出结果之后,才会在大朝会上正式宣读诏书,公布朝廷的处置。
所以大朝会上上奏的,不是御史又要弹劾哪位官员,就是下面刚刚报上来的新鲜事,再或者便是一些不便上折子的事。——除了宰执之外,普通官员递上来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通政司,发六科廊抄写,一式几份,分别转呈皇帝和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正所谓兼听则明,大朝会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让皇帝听一听下面的声音。例行召见回京官员,亦是如此。
不过贺卿秉政以来,大朝会上极少有人上奏,多半都是无事退朝,各自回班。因此她这一问,也只是例行公事,走个流程罢了。此间事了,大家回衙之后,都还有许多事要忙碌。
然而话音才落,京城尹严可覆就站了出来,“启奏陛下,殿下,昨日通县送来一本《农书》,乃是我朝士子刘祯新著,可堪为民间耕种指导。臣正要上奏朝廷,恭贺我大楚天恩浩荡,福泽绵延,乃有此喜。”
“哦?这书有何特别之处,能叫严卿如此推崇?”贺卿问。
严可覆道,“此事还要从去年的一桩奇事说起。”
话说去年,通县下属的张家村前来上报,言道村东头的山岗上常有鬼火莹莹。原本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此等怪谈,处处皆有。坏就坏在这村子里有几个泼皮,自恃胆大,夜探山岗。谁知那鬼火仿佛会认人,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其中一人身上更是不慎沾染了鬼火。几人慌不择路,奔逃回村,吓破了胆,那身染鬼火者,没多久竟是一命呜呼!
这一下当地百姓人心惶惶,就连周边村子也跟着惊慌,里长无法处理此事,又日日被村民求告上门,只得到县城请求官府设法清理。
这样荒诞的事,县令自然是不信的。因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亲自带着仵作等人前往查探。仵作检验之后,却言那人乃是日夜惊悸而死,与所谓鬼火毫不相干。
但这个结论,反而佐证了村民们的猜测,所有人都相信,那泼皮必然是被厉鬼缠身,这才会惊吓而死。
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荒谬的说法,县令索性命人将那山岗挖平,挖出来的泥土,都倾到了周围,倒是填出了好一块平坦土地。
此事就算是这么了结了,此后那地方也再未出现过鬼火。到了去年,村中一户姓齐的人家,因自家名下田地出产不足,无法养活一家几口。见那一片平地上草木茂盛,虽起了心意,将之开垦出来,种植庄稼。
因这座山距离甚远,因此此事就连村子里的人也不甚清楚。直到去年秋天收成时,一车车的粮食拉回家,才惊了一村人的眼。
这头一年开垦出来的土地,往往没有多少肥力,须得尽心侍弄上几年,才会成为熟地。所以朝廷鼓励百姓开垦田地的策略,往往都是几年内免除赋税,好教百姓有时间把地种熟。
所以齐家刚刚开垦出的荒地,出产竟隐隐超过了村里最好的良田沃土,由不得众人不惊讶。
但惊讶过后,就有人起了心思。当初平那座山的时候,那是大伙儿都出力了的,凭什么现在就便宜了姓齐的?虽然不知道这地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出产丰厚,但这么好的土地,若能争到一亩三分,自己也可得些好处。
于是从去年秋收到过年,整个张家村一直在为这件事吵闹不休,连年都没过好。偏偏他们为怕此事被官府察觉,这些土地被纳入田册,需要交纳赋税,所以对外又将消息瞒得严严实实。
不过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消息到底传了出来。
话说这通县,住着一个士人刘祯。此人在经义策论上,着实没什么天赋,至今不过是个秀才。但因他出身农家,对侍弄土地倒是极有心得。就算中了秀才,有了功名,也没有抛下土地,发下宏愿要写一本与《齐民要术》一般能传之后世的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