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198)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不敬”。但顾铮的动作自然极了,好像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这种古怪的感觉一闪而逝,贺卿也没有追究的意思。
她低头想了想,道,“我听说,如今下面就已经人心惶惶,担忧江南之案会波及到自己。若再牵扯出怀王,恐怕会更糟糕。但若轻轻放过,也不合乎朝廷法度。何况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必要严惩不贷,否则皇室如何震慑天下?太后娘娘和陛下那里,我也交代不过去。”
“这是自然,但总要讲究方式方法。”顾铮道,“臣的意思是,在宗室内部处置此事,不要扩大影响。”
也就是说,不要追究除了江南一系之外,怀王还有哪些“余党”。或者就算要清算,也不该在此时此刻,需要挪到后面去,不着痕迹地处置。
“也好。”贺卿沉默了一会儿,才转头吩咐身边的邱姑姑,“着人去请德王过来。”
邱姑姑答应着去了,贺卿才转头看向顾铮,“江南那边,顾相可有什么打算?”
“自然是以朝廷的决定为准。”顾铮道。
“哦?”贺卿有些意外,“此话当真?明人不说暗话,顾相在江南经营许久,才有这般局面,如今难道甘愿拱手让人?”
“殿下此言差矣。”顾铮眉一扬,回道,“此乃国事,江南是我大楚国土,自然由朝廷来管。臣虽然去过两次江南,殿下若要问江南局势,臣自问能说得上话,却也不敢就说那是自己的地盘了。既不是我的,又何来拱手让人?”
贺卿眉头舒展,不由微微一笑,“我自然是相信顾先生的。”
顾铮眉梢一动,敏锐地察觉到贺卿在这个时候换了一个称呼。他心下一动,敛容道,“殿下既然信任臣,臣也就多说一句:江南,绝不能是任何人的。”
贺卿先是一怔,继而恍然。以后开了海,南方的战略位置会越来越重要。就像记忆中的那个现代,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有三个都在南方沿海。唯一一个地处北方的,还是因为占了首都的便利。
这么重要的地方,不能也不会成为某个人的私有之地。
贺卿其实并不喜欢所谓的“异论相搅、平衡之道”,但她也知道,在政治上,大多数时候都不得不妥协,而形成一定平衡,局面才能够真正稳定下来。
所以在江南的问题上,讲究的同样是“制衡”二字。
这么想着,贺卿不由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由政事堂处理吧。你们拟个条陈上来,只要不出格,我都允了。”
“多谢殿下信任。”顾铮道。
贺卿又想起来一件事,“对了,过了明年,我想就该给陛下开蒙了。虽然不是出阁讲学,但也不可疏忽。这一阵我考察了朝中官员,却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顾先生可有良师举荐?”
顾铮这才是真的惊讶了。以贺卿的身份,没有争权夺势之心并不让他意外,但愿意让自己接触小皇帝,却很出乎顾铮的预料。
他介绍的人,就算是良师,也脱不开跟他的关系。在教导小皇帝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他施加影响。贺卿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却还开了这个口,若不是心胸当真宽广到了什么都不在意的地步,那就是真的非常信任他了。
其实顾铮很早就感觉到了贺卿对他的这种信任。
虽然两人没有交流过,但他却很肯定,贺卿的那些“秘密”只有自己最清楚。有一度贺卿甚至在主动引导他去发现这一点,似乎丝毫也不担心会因此惹来麻烦。
顾铮不知道这种信任来源于何处,但他可以肯定,自己对此欣然受之。
或许也正是因此,他才会一直关注着贺卿,又一直不太放心她现在处在这个位置上。
就在此时此刻,明明应该思考贺卿询问的这件事,但顾铮的思绪却不由他控制地拐了个弯,并且生出了一股十分强烈的冲动。然而就在他要开口时,外面忽然有人进来通禀,“殿下,德王到了。”
这声音打破了一室的安宁与寂静,也打破了顾铮那一点冲动。
他回过神来,听见贺卿道,“如此,此事就请顾先生多多费心吧,若是有好的人选,尽管荐上来。”顿了顿,她又笑道,“其实,若不是顾先生身在政事堂,日理万机,腾不出时间,我倒更希望顾先生来做陛下的老师。不过,等陛下出阁讲学时也不迟。”
启蒙老师,哪怕是皇帝的启蒙老师,也太跌一国宰执的身份了。
……
听贺卿说了怀王之事,德王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身为宗室,他对这种问题更加敏感。如果事情一旦闹大,朝臣固然会受到牵连,但宗室受到的打击只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