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131)
过了余庆县,距离马将军退守的三河县就不远了。
为了赶路,这一路都是轻车简行,连仪仗也都尽数收起。如今眼看快要到了,不必紧赶慢赶,自然就需要兼顾震慑前敌、安抚人心,因此贺卿又让人将全套帝王仪仗摆了出来。
天威浩荡,所过之处人人瞩目,而越是接近三河县,百姓们越是激动,甚至有人奔走相告。
至于军中,更是彻底被这个消息振奋起了气势。原本因为榆林关被攻破,军队气势大降,狼狈退守三河县之后也没有变好多少。莫说士兵们,就是许多中层将领也同样心态消极,都不认为这一次能挡得住铁狼骑兵。如今御驾亲征,带着援兵赶来,顿时如同一支强心针,令所有人备受鼓舞。
这一点,显然也被铁狼族所查知,毕竟他们日夜攻打三河县,数次登上城墙,本来已经快要有所进展,但如今那小皇帝一来,原本将要被撕开的口子又消失了。
他们迅速地采取了对策。
因此圣驾还没有抵达三河县,铁狼族就先发出了一篇檄文,嘲讽大楚无人,需要不到两岁的君王亲自上阵。
一向直来直往的铁狼族人不但用起了兵法,还跟大楚学会了耍嘴皮子,实在是令人意外。但是论到这一点,乃是大楚的强项,自然丝毫不惧,同样发出檄文回敬。
你来我往之间,战事已经在战场之外的地方率先打响了。
第68章 留待今日
大楚发出的第一道檄文,正是出自顾铮这位宰执之手。
身为宇内名家,文宗一流的人物,顾铮的文字功底自不必提,可谓是咳唾成珠、字字珠玑,当今天下无人能及。这道檄文尤其写得慷慨激昂,与他往日文风大相径庭,令人读罢意气风发,心怀为之激荡,恨不能舍身忘死。
既然早知道草原人必然会借此发难,贺卿自然不可能没有应对。
这道檄文,就是她用那封写着江南各家海外走私情况的书信换回来的。至于其中慷慨激昂的语句,有没有几分是受了她的刺激,就难说了。
但檄文的效果显然很好,尤其是骂铁狼族的一段骈文,尤其精辟,因其朗朗上口,连沿途百姓都能背上两句。
至贺卿抵达三河县时,整个西北的风气都为之一新。
其实贺卿本来是希望皇帝移驾三河县,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鼓舞守卫在这里的将士们。然而这个打算,却被朝臣们拼死拦住了。御驾亲征他们都能勉强接受,但小皇帝跑到前线去,却是万万不能的。
一来那里太危险了,很有可能出现意外。二来,皇帝近在眼前,谁知道铁狼族人会不会发疯,拼死攻打三河县?
毕竟若是攻破城池,将小皇帝俘虏,那将是泼天的功劳。而对于城下野心勃勃的铁狼王布日古德而言,这也将成为他占领整个大楚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决不允许小皇帝主动送上门去。
所以最后,圣驾留在了肃州城。暂时节制西北军镇的西北巡抚姚敏的行辕也建在这里,正好腾出来安置圣驾,卸了这项差事,回去继续当他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贺卿自己却没有在肃州城停留很久,将一应事宜交代清楚之后,便领着援军赶来支援。
有了余庆县的一战,领兵来援的将领们对她都还算信服,而随驾的人之中实在没有能节制她的,在太皇太后点头之后,便顺利成行了。
马将军之所以退守三河县,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佳,是三水相接之处,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所以草原人虽然追了过来,驻扎在三河县城下,却未能渡河,形成包围之势。所以三河县如今正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之中,局势还算稳定。
但是这种局面,维持不了太久。
铁狼族不敢渡河,是忌惮城中守军会趁机出击。而他们没有渡船,只能用木头临时搭建浮桥,十分不便。但是只要再过一个多月,西北就会彻底进入冬天,河面上冻,人马都可以直接从上面走过。
到时候,只有三面河水作为屏障的三河县,就会完全陷入草原铁骑的包围之中。
虽然御驾亲征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但是贺卿一到这里,就立刻察觉到此地的气氛与别处不同。虽然此时正在休战,但整座城市却都透出一种硝烟中的沧桑与疲惫。
一进城门,沿路都是各种备战物资。幸而贺卿选了小车出行,若是帝王銮舆,只怕会被拦在路上。
行人脚步匆匆,但所有人却还是会不着痕迹地打量进城的队伍。贺妤见往来的士兵们面上并不是麻木之色,这才放下心来。很显然,只要国家机器还能够正常运转,大楚还是有足够的国力,能抵御住外敌入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