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121)
所以对方真正要做的,是拖。
拖到西北的大军不能再等。毕竟国库如今已经拿不出补给,剩下的都要从江南来。如果最后查不下去,朝廷自然只能像之前一样偃旗息鼓,暂时放过此事,换取江南出钱出力支持西北之战。
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好,甚至成功的可能性也很高。
到这个时候,顾铮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又或者是失去了耐心。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主动出列,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预料之外的人选,“臣自请前往江南,详查此事,请太后娘娘恩准。”
“不可!”这一回张太后连自己身处何时何地都忘了,立刻出声反对,“顾卿乃是国之柱石,若你此刻离京,谁能主持大局?”
这话显然十分得罪人。
至少刘牧川此刻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
他才是平章军国重事,正儿八经的一国宰相。顾铮的官位不过参政知事,比他低了两级。张太后这几乎是不过脑子的一句话,简直是在打他的脸。
不过刘相涵养好,很快就将面上那一点异色压了下去,沉声附和,“臣也不同意。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京城离不得顾大人。若要派人前往江南查案,老夫去更合适。”
姚敏哭笑不得,“这等大案,哪能如此草率?你们两位从前都未曾在三司任职过,真要查起案子来,哪里比得上专业人士。”
“正是。”张太后也反应过来自己之前的话不够得体,连忙描补,“哀家与陛下如今只能仰赖几位先生,若是你们一时离去,却使中心无主。”
其余人也连忙跟着劝说。
顾铮坚持道,“刘相身为同平章事,身份贵重,岂可轻易出京?有您这样的老成谋国之人坐镇中枢,方可安天下人之心。我就算留在京城,所能做的也不多。倒是去了江南,近距离查证可以看清更多东西,也免得被人蒙蔽。”
确定他不是冲动之言,众人再一想,又觉得这安排不可谓不妙。三位政事堂的相公,一个去西北,一个去江南,还有一个坐镇京城,却是正好。
最重要的是,江南凶险人尽皆知,顾铮肯去,自然比别人多一份胜算,也免得下面的人相互推诿。
——这几天,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可是“病倒”了一大片。
事急从权,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在诸多部阁重臣心中,究竟有没有一点“顾铮和姚敏同时离开,中书空虚,刘牧川独木难支,皇太后必然要简任他人,自己正好上位”的心思,就只有他们各自知晓了。
总之,在说服了皇太后之后,这两道不怎么寻常的旨意很快就以政事堂的名义发了出来。
消息刚刚传出,两人都还没有启程,但京中的舆论已经因此而瞬间转变。担忧西北战事的可以略略放心,观望江南行情的也做出了判断。
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真切地意识到,现如今的朝廷,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了。他们更强硬,更能干,也更肯干。
国之大幸啊!
凡人如张太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在咨平殿里发愁,着急忙慌地命人出宫去请贺卿。
姚敏走不走她不关心,但是因为贺卿曾经提起过顾铮,张太后对他十分信任,之前在朝上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他的脸色行事,如今顾铮要走了,她的确是六神无主,急需有人替自己出主意。
自从贺成君主持报社之后,这边的消息是越来越灵通了。贺卿已经听说了那两道旨意,对于皇太后的召见并不惊讶。
她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整衣敛容,跟在宣旨官的身后登上了马车。
车轮滚过青石板铺就的露面,响声辚辚,向着全天下的权力中心缓缓驶去。
这一次,贺卿有备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贺卿:我们的口号是——
搞事情!搞事情!搞大事情!
第63章 御驾亲征
两位相公出京,朝堂一下子就显得空了许多。
此时皇太后身边多了一个人,自然也就十分惹眼了。何况贺卿不但跟着上朝,跟着议政,连夜里都跟着宿在乾光宫。
——张太后原本住在坤华宫就是权宜之计,只是之后事情繁多,一直没有提起移宫之事。掌权之后,索性搬到乾光宫照顾孩子,比住在坤华宫更名正言顺。
而今她倚重贺卿,朝夕不离,贺卿也就跟着住了进来。
这其实不太合乎规矩,但如今的局势如此,皇太后身边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因此除了几位御史上书弹劾之外,并没有朝臣对此表示反对。而那几封弹章,甚至没有送到张太后面前来。
大臣们并不赞成贺卿干预政事,却也没有将贺卿放在眼里。看在张太后的面子上,只要她安分一些,他们也不介意多出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