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君入梦(19)
秦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国家版图向西扩展了将近一千五百里,为日后统一六国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秦襄公立国以来,秦国已有二十九位国君为了秦国的未来做出了自己毕生的努力,而到秦襄王的执政期间,历代国君想要问鼎中原的梦想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由此观之,秦襄王不愧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更是秦国历史上又一位功绩显赫的君主。
不但很好地继承了秦孝文王留下的秦国国土,也将秦国逐渐推向了战国七雄的独尊地位。
再观秦国国内形势,在秦国版图逐渐发展壮阔的进程之中,所有秦国王室成员,还有大臣在内,都在期待着秦襄王能够确定继任国君的人选。
然而,秦襄王却没有一丝想要确认继任人选的想法,更多的则是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了扩大国家版图上。
这让很多国家核心政治人物在长期的等待下,显得越发的着急。
很多人都在伺机而动,等待机会将自己“集团”下的继任人选推上政治舞台。其中以吕不韦和司马俊为代表。
吕不韦,秦襄王执政期间,拥有秦国第二大官方势力。
一直以来,他都急于扩大自己在秦国的势力范围。
而他和赵姬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让他觉得将嬴政推上储君之位对于他而言确实是最佳选择。
然而通过多番的尝试,却被司马俊从中作梗,屡屡不得机会。
至于司马俊,则是选择支持秦襄王次子成蟜,已经多次尝试着创造机会让成蟜在襄王面前好好表现。
但是成蟜却没把握好机会。
同时,另一方面,也因为吕不韦不断用自己的手段阻止成蟜在大王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司马俊的计策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
可见不管是吕不韦的势力,还是司马俊的势力,双方都在相互默默较量着,等待着时机给对方致命一击。
这样类似于“冷战”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
很多人对吕不韦的印象,认为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个机关算尽的奸诈小人。
但司马俊与吕不韦相比,更是诡计多端,见屡次所做的努力不断失败,正决定用一次暗杀结束这焦灼已有两年的政治较量。
―――――――――――――
适逢秦孝文王忌辰。
嬴政身为襄王之子被襄王选做代表前往位于骊山的秦国行宫,为这名义上的祖父诵经祈福。
同时为了更好的给这次祈福做好准备,在七天之前,秦襄王早已命蒙毅携一千死士,务必将嬴政平安送到骊山。以防路上出现不可意料的状况。
另外一方面,这次祈福带来的作用可谓是十分的深远。
对于吕不韦来说,不但是一次能够让嬴政在襄王面前体现他自己身为秦国子孙的忠孝仁义的机会,更是一次能够让嬴政在秦国百姓面前展现自己作为未来秦国国君的潜力与可能性的良机。
事实上,本来朝中有很多大臣都支持成蟜参与这次祈福。但是通过吕不韦的暗中斡旋,这一次的祈福机会便落在了嬴政的身上
而对于嬴政来说,这一次祈福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两年前在渭水河畔与佳人匆匆一别,始终是他心头之中挥之不去的夙念。
尽管很多人都劝他要抛下过去,遥看未来,可是他却一直记得在危难之时救了自己多次的奇女子。
因而每当遇上大型祭祀的活动,他都主动向自己的父王请求参与,只为了那个在心中想了无数遍的女子,他想要通过诵经,为那个蓦然消失的女子祈求一世的平安。
当嬴政在自己的宫里,吩咐下人收拾东西,准备前往骊山之时,殊不知在秦国都咸阳,早有人已经安排好人手想要致他于死地。
这股隐藏在背后的力量,在大王宣布嬴政参与祈福之时便已一直跟着嬴政,准备乘其不备,取他性命。
嬴政一行人马自咸阳出发,经过了七天的日夜兼程,即将要抵达骊山行宫。
一路上,他们途经险恶的山谷,路遇穷凶极恶的山贼,险些损失惨重。幸而嬴政平安无事。
在这多日奔波之后,大家终于到达了骊山行宫。
―――――――――――――
第二日,便是秦孝文王的忌辰。
这日清晨,嬴政沐浴更衣完后,便准备开始一日的诵经祈福。
只见他身着白衣,梳着发髻,带着佛珠,面色淡然的,跪在秦孝文王的牌位前。
等待一切准备就绪,他便命令众人退出去,留他一人在这静静的诵经。
众人退下之后,只听他一个人在口中喃喃地对着牌位说道:“孝文王,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是很多心里话孙儿藏在心里很久了。既然不能对旁人说,如今四下并无旁人,终于可以尽数对您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