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996)
但再能理解,蓝老太太也不免感到凄凉。强人逼上了门,她们倒是能一直关着门不让他进来,他非要进来,她们也可以让下人打他也去。
但她们不能杀姜奔,杀了姜奔,大王必不会甘休。不杀姜奔,只能这么拖着?只能眼睁睁看着?
蓝老太太怎么想,都想不出办法。
这时,姐妹中一个女孩子站出来道:“姑姑别哭,这不能怪你。祖奶奶,这姜竖贪心不足,是不会放过我们家的。现在姻亲们也不登门了,故友也都被得罪光了,他们未必肯替我们去得罪姜竖。”这是实话。
之前姜奔抓人设罪要赎罪钱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也太没有顾忌了。这样一个人,谁都不敢招惹。
女孩说:“祖奶奶,我们必须想个办法,让姜竖没有理由再来。”
蓝老太太问:“二十四,你有什么主意?说吧。”
女孩咬咬唇,壮着胆子说:“我听我的侍女说,现在外面的百姓常留一女在家招赘,儿子们都送出去学本事。我愿招赘,有了赘婿,姜竖就没理由了。”
赘婿是要改姓蓝的。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蓝老太太听了没有生气,反倒认真思考了起来。
女孩子和她的姐妹早就想到了这个主意,只是担心家里大人不同意才一直不敢说,现在看祖奶奶没发火,立刻升起希望来。
蓝氏被人扶起来,道:“这也是个办法。但赘婿的人选要好好挑选,不能软弱,但也不能是个像姜竖一样的人。”
蓝老太太点头,让女眷们都回屋,让人看好那些女孩子,再交待蓝氏的侍女好好照顾她,不要再让她出事。
然后蓝老太太带着媳妇、孙媳妇、重孙媳妇和家里的几个老姑奶奶一起商量。
“二十四说的,你们觉得怎么样?”蓝老太太问。
底下她的大儿媳妇说:“这个话,他们这些小孩子吵吵好几天了。之前宋家那个女儿招赘就把她们羡慕坏了,说是在娘家就不用侍候婆婆,个个都想招赘。”
二儿媳妇说:“大嫂说的对。不过宋女婚后过得好像还可以,毛家那个三子,哦对,现在改姓宋,听说也很孝顺,跟宋公不像翁婿,倒像父子。”
三儿媳妇说:“那是人不错,人要是坏了心,那就等于前门拒虎,后门引狼。”
蓝老太太说:“人选,我倒是已经有数了。你们记不记得白家?”
三儿媳妇说:“是宫里那个玉面侍郎?”
蓝老太太摇头,“不是,是乐城白氏。”
乐城传承七百年,世家多如牛毛。有的到现在只剩下一个姓了。
蓝老太太说了,底下的媳妇们竟然没人想得起来。还是大儿媳妇仔细回忆,问老太太:“是不是早年来跟娘求娶四妹妹的?”
蓝老太太生了九个孩子,养大七个,但活着成了亲,留下孩子的只有四个。
大儿媳妇记得,四妹妹是蓝老太太亲生的大女儿,她一进门就跟这个小姑子最要好。当年向四妹妹求亲的人何其多?白家是其中之一,但由于过于不自量力,一开始就被蓝家给回绝了。
蓝家虽然在乐城不算什么,但也比连饭都快吃不起的白家强。
当时白家能来蓝家求亲,倚仗的是蓝家是外面来的,白家却是乐城出身。
大儿媳妇给其他人讲完,道:“这家不行。”当年都吃不上饭,现在就算还活着,肯定也是吃不上饭的。
蓝老太太说:“后来我一直打听着他家,也一直给他家送钱和东西。”求亲不成,也不能结仇,她当年的一丝善念,不料应在此处。“他们家这一辈的人品都不坏,有个孩子还不错,听说一直在好好读书,现在也在大王那里。”就是不出名,可见才学是欠一点的。
大儿媳妇问:“娘怎么想起他家来了?”
蓝老太太说:“我坐车时见过那孩子一面,生得极好。”
底下一个孙媳妇问:“比玉面侍郎还好?”
蓝老太太摇头,道:“不过,好歹这样的长相,以后出头容易些。”
大儿媳妇问:“那我家去求亲招赘……人家能应?”白家这么多年,好不容易供出这么一个来,会舍得让他招赘吗?
蓝老太太说:“这个好孩子只怕他们家舍不得,但我记得他有两个兄弟。”
哦,蓝老太太打的是这个主意。
一屋子女人面面相觑。
大儿媳妇说:“那,我就先让人去打听打听。”总要试探一二吧。
蓝家悄悄让人去了白家。白家几近家徒四璧,除了长的最好的那一个每天去莲花台露脸以外,剩下家中的男子,不管是老是少,都到二环那里去做了书吏,抄书刻牍,赚份米粮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