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889)

作者:多木木多

莫言现在是商城的县令。虽然商城在规模上早就不是一个县城了,但姜姬从大局考虑,不能让商城无限制的扩张,所以只让它为县,而非城。

既是县,官职就少,上下关系也更简单,当年留下的侍人如今还都在原位上。

莫开接到拜帖,连忙从府里出来,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姜蟠龙和姜良,眼中突然泛起热潮。

他快步走来,大礼参拜。

姜蟠龙连忙把他扶起来:“莫言!不要这样!”他柔声道,“公主让我来看看你们,大家都好吗?”

莫言的眼泪瞬间涌出来,泪中带笑,“我们……无不盼望着公主能早一日想起我们!”

姜蟠龙笑道,“公主也一直在思念你们。”

当日公主不肯把这些侍人带走,就是担心她的所为会引起他们的反对。现在乐城局势稳定了,她让他来之前就告诉过他“如果莫言他们已经想通了,那就可以让他们回来了。”

乐城,行宫内,丁强伏在阶下,激动道:“臣回来了!幸不辱命!”

“有劳丁使,快请起,请坐。”姜姬探身伸手,姜智立刻走下台阶,亲手把丁强扶了起来。

“你能平安回来就好。”姜姬道,“一路辛苦,快去见大王吧。”

丁强被姜智带走了,到了下午,姜姬就听说他在郑王面前出的那道题,已经被姜旦身边的士子们听说了,这道题也很快会流传出去。

“这样,郑王那里就骑虎难下了。”龚香笑道。“此事已成了一半。”

“难说。我不信郑王会这么乖乖就范。为了面子,他也会再挣扎一下的。”她道。

“乔小君不就是应在此处?”龚香道,“公主是不信乔小君的能耐吗?”

“不怎么信。”她道,“蟠儿那边能快一点就好了。”

公主这性格,说什么好呢?凡事更相信握在手中的刀,而不是别人的口。

龚香道:“总要鼓动一番,催一催郑王。”

任何时候,发生在大王身边的事总是最受人关注的,如果是趣闻,更容易被人津津乐道。

郑王猛然发现,丁强在殿上说的话竟然很快就街知巷闻了!而郑人中也不缺好事之人,不但说中了鲁王的目的是粮食,还开始猜郑王到底会送多少粮食给鲁王。

没有人认为郑王会不给。

怎么会不给呢?郑王刚把女儿嫁给鲁王,两国正是交好的时候,鲁王有难,郑王当然要帮鲁王啊。

至于鲁国使节在殿上是不是狂放无礼,这个倒是没人在意。而且就算使节无礼了,郑王也该宽容使节。

没人希望听到郑王因为这件事与鲁国断交翻脸。

郑人也对鲁国的消息从未有过的好奇起来。

于是大家都知道了,鲁王去年被国中权臣威逼,后来又被流民围城,他又太仁慈不肯把流民赶走,最后粮食被吃空了。

所以,鲁王才急需粮食。

郑人哈哈大笑。

听说鲁王年纪不大。

听说还是个少年呢。

怪不得身为大王,却做出这种蠢事。

还有人说鲁王在王宫里都吃不饱,饿得面黄饥瘦,宫中宫女都瘦得走不动路等等。

流言越传越离谱,越传大家越相信,如果不是鲁国缺粮,怎么会有这么多商人涌入郑国买粮呢?粮价又怎么会升的这么高呢?

郑王想找人遏制流言,被人劝阻:“大王,此事未尝不好。”

因为百姓之前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买不到粮食,为什么粮价会突然升高,虽然是春天,但往年春天也没有这样的事啊!

世家虽然知道原因,百姓们却不知情。

“民间流言纷纷,却是歪打正着。”此人道。

百姓们现在知道了,是鲁王没饭吃了,所以才会让鲁人到郑国来买粮,一时之间,把郑国的粮食都买走了。

一国大王都饿肚子了,那他们就算也饿着肚子,好像也能接受了。

郑王没想到这件事还有这个好处,犹豫了一下问:“那就由他们去?”

那人点头:“由他们去。百姓不过闲谈,大王不必挂心。”

好吧,郑王只好接受了,只是想起百姓们都在议论鲁国的事,就让他心里不痛快,他让人暂时不要把街上的闲话再告诉他了。

至于给鲁王的“赔礼”,就算他要送去,也没说是今年送还是明年送,过了十年八年的,他再送也不迟。

郑王是打定主意要赖账了。

但民间却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鲁王说与城等重之物,那谁又知道,与城等重的粮食,到底是多少呢?

在鲁国,姜旦身边的士子和乐城的百姓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姜智代姜旦出题:“还请各位告知大王,一城中每天所有人吃下去的粮食有多少。”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