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313)
龚香在和冯瑄商量事情,蒋龙听到一点。
龚香道:“从合陵起,一直到通州,城外已经有了很多饿死的人了。”春天其实是最容易死人的季节,过年积存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的粮食还没有种出来,而且春天过后,各城都会征役,这一征役,最消耗青壮。
“是各城收的税又重了吗?”冯瑄问。
各城都是自己收税,然后将其中一部分贡给大王。而在鲁国的四十六个大大小小的城镇中,有三分之一是免贡的。多数是由于这些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有过什么功劳,当时的鲁王就表示爱卿有功,从此你的这个城就不必给我上贡了。这样的城镇收多少税都归自己了。
“一半一半。”龚香笑道,“有了新的大王,各城按例都要在今年上贡时多送一些好东西上来,为了争取到大王的欢心嘛。”所以今年的税和役征的格外凶残也很正常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往年就不凶了。
另一半原因就是,鲁国种地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除了乐城城外不许有百姓开垦田种地之外,按说别的城镇并没有类似的习俗,但冯瑄记得很多城外同样也有大片的荒地——这就说明本来该在种地的农人都跑了。
原因很复杂,重要的是要想让百姓们再回去种地,这不是大王在城墙上喊一声就行的。
而且现在的这个大王,也不像是会愿意为此事出力的。再加上以前的朝午王是有心无力,鲁国已经荒废多年……
龚香最近也不免怀念先王了。
冯瑄道:“这样下去,免不了我们也要向郑国买粮了。”
龚香道:“我倒是觉得,魏国现在更容易买到粮食。”
第141章 封地
一直以来,郑、鲁两国因为挨得近的缘故,很多地方都很像。除了一些风俗之外,有些地方连口音都很像,比如通州人大多都既能说鲁言,又能说郑言。而两国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晋江从他们两国之间穿过。
晋江在鲁国分流成三条支流,更造就了千里沃土。在鲁国的人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吃饱肚子,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过去不管什么时候,鲁国都没从外面买过粮食,粮食不算贵,穷苦人家难一点,但吃糙米也能活。坏处就是鲁国对农人没有任何优待,就连先王时期也是如此。
不过龚香以为,先王最有远见的地方就是当年在燕国来求粮时,只肯借道让他们去郑国买粮,而不肯让鲁国的粮商卖粮。先王道:鲁人种出来的稷麦进了燕人的嘴,孤想一想都难受!
由于“清高”的大王不乐意把自家的粮食卖给燕人,大家也只好接受大王的这个怪癖。
不过现在郑国因为要卖粮给燕国,很多大商人都自己买地、买奴种粮,再不然也贿赂城镇太守保证一定的产粮供应,如果有人夺农人田地或掠民为奴,造成种地的人变少了,城镇太守们自己就不乐意了。而鲁国就因为没有这个需要,所以各地太守都没有发现百姓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了——反正他们自己是不会缺饭吃的。
“魏国?魏王不是还在吗?”冯瑄记得上回听说魏王还在替魏公子选妻,还看中了晋国公主。
“他在,但魏王后正在上窜下跳。”龚香道。
“魏公子不正是王后所出?”
“但魏公子已经不是小儿了,一旦娶妻,魏王后想再管住儿子就难了。只听说没成亲的儿子被母亲管,谁听说过已经成家的儿子还对母亲言听计从的?”龚香道,“而且魏王明摆着不肯从国内替魏公子选妻,一旦嫁进来的是他国公主或世家淑女,魏王后就更没施展的余地了。所以她最近正折腾着把她娘家的兄弟子侄都换成各城太守。”
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侵害了其他世家的利益,但各世家也并非铁板一块,就比如龚香,说起来合陵也姓龚,可龚屌心心念念想回乐城,如果现在大王跟他说只要你把合陵太守给我老婆的哥哥/弟弟当,我就支持你回来抢龚家家主之位,你肯不肯?那龚屌必须肯啊,只怕立刻就打上包袱回来了。想想看,如果有大王和蒋彪站在一起抢一个合陵太守,龚香也无可奈何的。
冯瑄一听就懂了,苦笑道:“魏王……想必乐见其成?”这下也算是打击了各个家族,魏公子日后继位,身后多几个母家太守支持不是很好吗?
而各地太守也不是吃素的。魏王后明摆着不怀好意,自家安坐城池好几代人,怎么甘心放弃呢?干脆在走之前把城库给搬空吧,交给魏王后一座空城,呵呵,让她当了太守也坐不稳位子!
“现在各地商人都蜂拥往魏国而去,我们不如也趁机分一杯羹。”龚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