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1858)

作者:多木木多

“先是凤凰台?”一人细细推敲起来。

“不。”另一人摇头,“先是公主城,再然后万应城,最后是凤凰台。”

“凤凰台之后是河谷。”

“河谷之后便是晋江左岸。”最后一人敲膝道,“接着就是我们了?”

有人爆发出一声冷笑,但车内还是一片寂静。

没有人真能笑出来。

亲眼看到江南的改变让江北的人更深的感觉到这位他们预料中的人君是何等的不同寻常。

大梁变成大纪时,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大纪的皇帝对各部族十分宽容,他是天下共推之主,却并没有对各部族太残忍。各部族向他上贡是为了寻求他的庇护。

但大梁的皇帝却更阴险一点,他先是封了许多诸侯王,又将各地朝贡之事写进了祭祀的诗歌中。江北的部族当时来参加大梁皇帝的祭祀时听到祭祀的诗歌,都非常愤怒。

但诸侯王当时虎视眈眈,江北各族在经过漫长的争斗后,还是答应每年按时朝贡皇帝,这才平息了干戈。

七百多年过去,新的人君似乎更看重百姓?而非氏族吗?

江北各家的人秘议了几番后,都打定主意,一定要探明这个人真正的意图。

江北的人可以不反对他,但他也不能去江北有太多的约束。

不然,就算姜将军手握利器,他们也不会退缩的!

江北共一百三十八座城,大家联合起来,他们就不相信这位还没有登上大宝的人君不会更加慎重!

距离凤凰台越来越近了,各村各地百姓祭祀的事也更多了。

他们这才听说,原来安乐公主听闻姜将军大胜归来,打算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来安抚亡灵,夸耀胜利。

江南各地听到此讯后,纷纷主动贡上礼物,以示对姜将军的崇拜与爱戴,以及对他的胜利的赞美之情。

许多赞颂的诗歌也流传了出来,大街小巷都有人诵唱。

当再看到姜将军的队伍时,百姓们也会自动自发的对着队伍诵唱歌谣,赞美欢呼。

队伍中的江南世家不免苦笑。

但更让他们吃惊的不止这个,而是他们路过的城镇几乎都修了非常好的路,宽阔又结实,大军在这样的路上行进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行进途中更是看到无数的良田与辛勤耕种的百姓。田里牛马拉着形状奇特的犁,翻地翻得又快又深。

这下连江南世家都吃惊了,因为在他们的城里并没有这样的犁。

特别是他们还看到了最多五条牛并行拉的犁,一块田这五条牛来回两次就能犁完了!

这是何等的速度!

江南江北各家都知道农事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立刻派人出去打探这种犁是不是鲁人之物?百姓只会说这是公主赐下来的,别的也说不清楚。

不等他们找到此犁是哪个工匠所造,已经到了凤凰台。

今日的凤凰台比起往日来丝毫不逊色。城墙广深,城门洞开,百姓穿梭往来。城外的市场大得不像话,商人的集市摆了十里长!

他们一路跟着姜将军来到宫门前,士兵排列整齐,并没有退下回营,显然姜将军是打算带士兵进去演武夸耀的。

这也是应该的。

宫门前已经有人等候了。

姜将军命人去请他们出来,随他一同去拜见安乐公主。

一人试探的问:“只是拜见公主吗?宫中可有别的贵人?我等只怕失礼,还请将军直言相告。”

姜武:“自然只有公主。诸位请随我来吧。”

说罢,他重新上马,佩剑不解,就这么直接进去了。

但除他之外的世家们却必须要将随身武器留下,护卫们也必须在宫外等候。

一群人只得跟在姜将军的马后步行进去。

这些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只怕今日他们就要拜见安乐公主了。

有些太急了。

又有一人追上前面的姜武,恳切道:“我等长途跋涉,面容有污,衣衫不整,还请将军容我等回去收拾整齐,明日再来拜见公主。”

姜武:“我领兵出征,回朝后难道还能先回家再见公主吗?你们是跟着我回来的,我当然要先带你们去见公主,才能放你们走。”

这话也不错。

这些人只好算了。

不算也不行。这宫里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来回都是巡逻的卫兵。

远处也能看到脚步匆匆的文书们,身后带着的小吏或担或抬着文书卷集等物。

这不像一座没有皇帝的空荡荡的宫城,倒像是一座已经有了主人的皇宫。

姜将军有马,世家们却必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跟上。走得气喘吁吁,才来到了广御宫前。

有来过凤凰台的人已经发现这里跟以前不同了。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