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1377)

作者:多木木多

他想了想,自己想通了。必定是因为鲁国公主要来选后的事给鲁国续了命!嗯!一定是如此!

但接下来,这两人日日去段小情那里,去完之后回来必要说两句话。

“鲁国长此下去,必败!”

它为何不败?

族侄对徐公推心置腹,真心疑问:“我观那鲁王,处处行事险之又险。”从段小情开始讲,这鲁王至少故意对着三四个城下手了,每回都是把人给惹恼了,那边的城……就伏首了。

为什么就伏首了呢?

樊城那次好歹还动兵了,后面的兵都没动,就这么乖乖听话,大王让干嘛就干嘛。

开元城烧了世家刘姓之宅,刘氏子弟却带着家小投奔鲁王去了,那刘箐身背骂名,从不解释,端的是一家赤胆忠心的好臣子!

建城王家,举城来投。

双河、妇方、袁洲等地,全都对鲁王心悦诚服。

难道鲁国全是忠臣?

这人就百思不解,问徐公:“莫非是鲁王手中有雄兵利器?”可明明听说,鲁王有两个义兄,一个是只会弄权的无能之辈,一个手握整个鲁国军马,却完全不听鲁王调遣,他还就在乐城咽喉之下的凤城,还把握住了通向乐城的河道,如果他要反,只需截断河道,就能断绝乐城生机,叫乐城变成孤城,喊天不应,叫地不灵,别处的忠臣良将救援不得。

这是眼睁睁看着这个鲁国大将军要反,要反,要反……

他就死活不反!!

而鲁王也该疑啊,他怎么能不疑呢?为什么不疑呢?

这个族侄自己得出结论来了:鲁王和他这义兄,乃是千古一见的英王贤臣!

徐公:“……”

可族侄仍是不相信鲁国上下都是忠臣种子。义兄一个忠就算了,一国都是忠臣?

如果说鲁王英明神武还可以理解,可鲁王从继位起就没干过一天正事!

他大字不识,因为学不会纪字所以竟把纪字变得面目全非!还让鲁国上下都来学,还称什么“新鲁字”!

他觉得这都够鲁王被骂到进棺材了。

可鲁国上下没有人明着骂鲁王,有的城是不肯学这新鲁字,可乐城、凤城、商城、浦合、合陵……差不多鲁国三分之一的城都学了新鲁字。

这也差不多了。

就算现在皇帝说不想学难学的纪字,想把纪字变一变再学,都未必有鲁王这么大的号召力。

别说三分之一的城陪着鲁王胡闹,就这凤凰台上下,能有三分之一听皇帝的都不可思议。

但这个皇帝又不像是个蠢的。鲁国前两代大王的王令连乐城都出不去,而他已经把半个鲁国都给抓在手里了。

族侄怀疑,这其中另有缘故。

鲁国每行险招,又好像身后有祖宗保佑一样,总能平安无事,逢凶化吉。简直叫他……

徐公就听这族侄说,他想去鲁国一游。

徐公:“……”

“某想亲眼看看,这鲁王到底是真愚还是假愚!”要么是真蠢才,可真蠢才坐不稳王位,还把鲁国变得这么好;要么是假蠢才,那此人为何要扮蠢呢?

不过书上也确实记载过有皇帝以戏弄臣子为乐。难道这鲁王是这个性格?

徐公就看这族侄一颗心已经飞到鲁国去了,还发下壮志说要写一部《鲁传》,给家中文库填砖加瓦。

他还犹豫,如果要写《鲁传》,只写当代的大王显然不行,啊呀,要不要连以前的鲁王都写进去呢?那花的功夫就多喽。可如果只写这一个大王,或者只写祖孙三代,就显得这部书不完整啊,后人看到,岂不疑惑?

他前思后想,难以定夺,转头问徐公意见。

徐公:“……”

徐公眼皮一塔拉,人往凭几上一歪,打起了小呼噜。

族侄一看徐公睡着了,就轻手轻脚的退出去了。才到门口,碰到白哥,他道:“先别进去,你先生睡着呢。”

白哥点头,送此人出去,回来轻手轻脚的进门,就见徐公正从屏风后小解出来。

白哥惊讶:“老师不是在睡吗?”徐公白了他一眼。小声说,“他刚才一直不走!快憋死我了!”说罢气哼哼地坐下,气哼哼地问:“你来有什么事?”

白哥:“……那个,青焰担忧公主,嘱我去公主城探望公主和小公主。”

徐公嫌弃的瞪了他一眼,“你别去,叫阿树去。你蠢成这样,去了一定会被骗的。”白哥:“……我……”有那么蠢吗?

徐树得令,就打点行装,乔装一番前往公主城。

公主城中,姜姬见到了姜武的先行官。他距此还有八十里,再过两三天就到了。

那先行官估计读过书,说不定还是哪个世家的子弟,说话做事很有章法,他自称是军师,还拿出一个木牌子用来证明身份。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