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586)
一向表情淡淡的李靖也不免露出微笑:“臣听说了,那边在种双季稻。”
他心念一动:“陛下,到时负责军需的官员还得要好好挑选才行。以往可都是房相和杜相这样的英才来负责此事。”
众人都目光炯炯看向房玄龄与杜如晦,他俩自天策府之时就一直负责各种战役的军需调度,从未出错。但现在两人已经贵为宰相,每天处理无数政事,总不能还让他们来处理军需调度吧?
尉迟敬德摸了摸下巴:“那周十三郎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周自衡算是年轻一辈的人才中最出挑的几个之一了。
李靖眼睛一亮,他也想到了之前周自衡还在中书省的时候与自己接触过的那几次,言语流利而且逻辑清楚,沟通十分顺畅,尤其是他做的那些表格还曾被房玄龄与李世民等夸赞。李靖也看了,不得不说的确好用,一目了然。
他立刻将眼神投向李世民,里面充满了“想要”的渴望。
这时候,平阳长公主笑道:“不单单是周寺丞,我倒是觉得这一次也要和太医寺好好合作。上次征伐梁师都,多亏了太医寺派出的十几位医工,让军中将领们的伤亡大减。
“若是这次能有足够的知晓急救与外科手术的军医加入,我想对于士兵们的士气也是极大的鼓舞。”
她说到这个,柴绍也在一旁点头。
他俩从回来之后就曾与同僚们说过此事,也在请功的奏疏里也没忘记太医寺,因此将领们印象深刻。
李靖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又亮了几分。
李世民轻咳了一声:“现在说这些还有点为时尚早,到时候再来讨论……”
大帐里继续回到了适才紧张的氛围之中.
……
江南,周自衡与徐清麦结束春巡回到江宁县的时候已经是五月。
和关内因为不降雨而持续干旱的环境不同,江南这一边郁郁葱葱,禾苗舒展,正是要长穗的时候。稻田阡陌交错,伴随着的是流淌着粼粼波光的小溪与河渠,更有不少的池塘和小湖泊里种了荷,一片青翠。
每隔一段,就能看到水车立于其中,将河流中的水引向田渠,灌溉这一片如今已成气象的农田。这已经成为了江南独特的风景,并且随着客商们的往来,逐渐扩散到其他的州县。
风吹拂起徐清麦帷帽上的纱幕,她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忍不住浮现起笑容:“看来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周自衡颇为骄傲:“不出意外的话,产量会比去年还要更高。”
今年这样的规模才好意思说灌溉网,去年其实都还只是小打小闹。他这次去巡视其他屯,顺便也看了看其他州县的民田,很欣慰的看到大家都开始重视了灌溉与水利,就算没有做大型的水闸与开凿河道,但也会修一些就近的沟渠,做得有模有样。
水车也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江南正在朝着他后世所见过的那个鱼米之乡发展。
周自衡都有些舍不得离开这片他耕耘了好几年的土地,又恰好是江南最美的时节,他原本在路上想着要不要再拖个一两个月在这儿看完今年的夏收再回长安,可一回来后立刻收到了杨思鲁呈上来的公文与密信。
信是房玄龄写来。
看完之后,他在心中叹一声,对杨思鲁道:“收拾好行李,立刻准备去长安了!”
第183章
既然要走,而且这一次走了之后估计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回来,那就要好好的将家中收拾一番,哪些带回去,哪些留在那儿,不管是物也好人也罢,都得安排好。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种在地里面的红薯。
周自衡和周天涯蹲在巨大的陶盆面前。
周天涯好奇的看着陶盆里茁壮成长的这株作物,只觉得它其貌不扬,一点都看不出任何神奇之处。
“阿耶,这个真的是可以救命的东西吗?”
周自衡点点头:“而且还好吃。”
他给周天涯描述了一遍蒸红薯、烤红薯,听得周天涯直流口水,顿时不觉得眼前这株红薯丑了,换了一种看宝物的眼神:
“那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吃上烤红薯?明天可以么?”
周自衡笑了起来:“明天不行,明年可以。”
好在周天涯现在还不懂明年实在是一个很遥远的词语,不哭也不闹,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好,那就明年吃。”
周自衡站起来,对旁边的仆人道:“这个陶盆可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摔了。”
春巡的时候周自衡都不是很放心把红薯放在家里,怕万一遇到什么事,其他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便直接把生出了须芽的红薯给移栽到了巨大的陶盆里,专门用一辆马车来运它。
经过这几个月之后,红薯已经长出了繁盛的叶子,并且长出了不少的分蔓,俨然已经是一株很茁壮成长的红薯。
他们春巡了两个半月,红薯就跟着两个半月。
周天涯每天的一大乐事就是观察它有没有长新叶子,徐清麦都忍不住想叫她和后世的小朋友一样,写一个《红薯观察日记》来交差。
春巡刚回来,周天涯便发现它的叶片开始变黄了,吓得她惊叫了起来,连忙把父亲叫了过来。
周自衡却很高兴,因为这代表着红薯开始度过了了生长中期,它的茎叶开始停止生长,光合产物开始向块根转移,块根会吸收这些营养,逐渐开始膨大,最终成结成一个个饱满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