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靠摆摊+番外(55)
别人还好说, 有一个妇女过来时,张婆子脸色跟平时不一样。
张希瑶察觉出有异,就问年纪小的秋花这婶子是不是跟张婆子有过节。
秋花没什么心眼, 就小声道,“阿奶昨天刚跟大伯娘吵架。今天她又过来卖知了猴, 脸皮够厚的。”
张希瑶微怔, 这人一看就是成了亲的妇人,所以她肯定是大伯娘的儿媳妇。
大奶奶一共生了四女两儿。至于这是大儿媳还是小儿媳, 张希瑶从面相上看不出来。
这妇人似乎也觉得难为情,但还是不舍得银钱。
张婆子倒是没有为难一个小辈,收了知了猴后, 让张希瑶负责查数,算出金额后,她爽快付了钱。
妇人嘴里道谢,忙不迭走了。
张希瑶朝张婆子翘了个大拇指, “阿奶大气!”
张婆子得意地一笑。那是!她又不是大嫂, 干不出为难小辈的事情。
秋花很是不解, “为什么每次来咱们家卖货都是二伯娘?”
夏花帮着一起洗知了猴, “还能为什么?大奶奶不喜欢二伯娘呗。”
大郎觉得夏花这话不靠谱, “怎么可能不喜欢?二伯娘不是生了三个男娃吗?”
张希瑶在边上静静听着,也听出一些名堂。
大奶奶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娶妻。大伯娘姓文,连生三个女儿,至今也没个男丁,但她嘴甜会哄人, 将大奶奶哄得眉开眼笑。
二伯娘姓李, 连生三个儿子,却在家里当牛做马, 大奶奶跟张婆子每隔几天就吵一回架,但是过后她照样让李氏把鸡蛋拿过来卖。
村里人觉得大奶奶是个奇葩,大功臣李氏不喜欢,喜欢文氏这个不中用的婆娘。
张婆子脸都黑了,“我真是把你们惯坏了。居然编排起长辈。洗澡了吗?明早还要下地拔草。还不快去睡觉。”
孩子们就怕她发火,麻溜去洗漱。
待村里没人过来卖知了猴,张希瑶开始再数一遍。
家里没有会数数的人,一般数到三十,他们就歇菜了。
一帮孩子围在这儿,张希瑶有心教他们,就让他们每人数出一百,然后交给她!
孩子们跟着她一起数。但他们速度没她快,数着数着就迷糊了。
只有夏花跟着她数对了。张希瑶夸夏花聪慧,一学就会。
夏花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全部数出来后,包括他们自家人找的,总共有18688只知了猴。
两斤的酒坛装不下,张婆子就用家里腌菜的坛子。
将坛子放到木箱子里,许氏期期艾艾过来,要昨天卖知了猴的钱。
说好了一半交公中一半给他们自己。婆婆回来后就不提这事了。陆氏可以忍,许氏可不行。
张婆子付了钱,让他们自己下去分。
许氏朝陆氏道,“大嫂,咱们一人一半吧?”
陆氏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张婆子瞥了瞥嘴,二房孩子都比大房小,却要跟大房平分。还真是占便宜没够!不过她一个当婆母的,也不可能掺和这事,就当不知道了。
扭头,张婆子给张希瑶灶房柜子的钥匙,让她饿了就自己做点好吃犒劳自己。
张希瑶收下钥匙,这可是她奶的掌家大权,阿奶去镇上摆摊都不肯把钥匙给大伯娘和二伯娘。可却舍得给她。
她朝张婆子甜甜一笑,拿着钥匙回屋。
张希瑶这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张大伯、张二伯、张大郎和张婆子已经去镇上卖货了。
张老头带着家里的女人们去地里拔草,只有六岁的四郎站在院子里的角落,给磨盘扫豆渣。在农村的孩子,六岁已经能干不少农活。扫豆渣已经算是非常轻省的活计。
驴绑上架子后就一直围着磨盘转。但是得有人时不时拨磨眼,以防堵住,豆子下不去。还得把磨好的豆渣扫到木桶里。有时候驴听到周围没有人了,懒驴也就站着偷懒不走了。
看到张希瑶醒来,四郎就跟她打招呼,“阿奶早上就走了,阿爷让你起来把饭给做了。”
哪怕张希瑶病了,也得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她倒是可以做饭,也很乐意,可她一个人怎么又炒菜又烧火?
张希瑶琢磨半天,觉得还是做轻省点的吃食。
她实在不想省豆饼,就舀了一勺粗面,然后用筛子将里面的麦麸筛掉。这筛子并不细,也只能筛出七成麦麸。但张希瑶已经满足了。
她将筛下来的面放进盆揉成团。
外面猪在叫,四郎喊她先给猪喂了。张希瑶肚子饿得不成,她可不想去割猪草,就将刚刚筛出来的麦麸放进锅里,再加了些豆饼和水煮熟,然后倒进猪槽给猪吃。
猪有了吃的,不再叫唤,她才开始继续琢磨她的饼。
她去菜地拔了些韭菜,又把之前炸好的油炸切碎,放进去,再把豆角也给切碎了,打了三个鸡蛋进去,加入酱油、盐。
又舀一勺猪油化开,再把它盛出来,搅拌好。
条件有限,只能放这些调味料。然后她就开始做饼。
古代发面时间很长,她只能做死面饼。
将馅料裹进面团,将它用擀面杖擀成饼,再灶膛添些麦杆,要小火小火地烧。
怕它糊了,张希瑶还倒了些油。
即便如此,四郎还是闻到香味,豆渣也不扫了,就趴在灶房门口张,“阿瑶姐,你做什么好吃的?”
“饼啊。”张希瑶知道他馋得不行,让他先过来帮忙烧火,“我一个人不好烧,火势控不好。”
四郎原先还有些犹豫,听了她的话立刻坐过来。
时不时就勾头往锅里看,嘴边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