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番外(54)
两个部下发泄着不满,王离始终没有说话,见涉间气得要动手,怒道:“正是要镇定之时,你们乱什么?管他什么章程,我只管进宫去,不信他能杀了我。”
他是名将之后,年少得志,虽习兵法,脾气上却不是哑忍之人。
苏角道:“王将军消消气。”
涉间却叫道:“好!王将军若见了陛下,别忘了问,杀蒙大将军,究竟安的什么罪名!问问他亏心不亏心!”
王离怀着七分戒备三分疲怠之心,入了咸阳宫。
出乎他意料的是,殿中的氛围就好似在过年一样。
左右丞相与几位朝廷重臣都在殿中,个个喜笑颜开。
而年轻的帝王高居上首,捏着奏章,也在笑。
“王离将军来啦。”胡亥招呼道:“从前你伴驾东巡之时,朕还年幼;等朕能伴驾东巡,你却去为朝廷出力,戍边备胡了。一直想见你一面,直到今日才有机会。一见之下,果然是名将之后,不堕王翦老将军的名望。”
王离没料到皇帝与他想象中如此不同,丝毫不见戾气,比之先帝的高深莫测,竟又几分温情脉脉之感,微愣之后,只行礼道:“臣王离见过陛下。”
“王卿是朕的福将啊!”胡亥笑道:“你这一来,好消息接踵而来——瞧瞧,”他把手中两份奏章递给阿圆,让他传给王离,“两则好消息,其一、章邯大破周文于曹阳;其二、逆贼吴广被他自己手下给割了脑袋。”
叔孙通在旁凑趣儿道:“章邯大将军用兵如神,能破周文军于曹阳,这小臣料想到了。但是逆贼吴广会被自己部下给割了脑袋,这小臣真是万万没料到。”
赵高暗恨地盯了叔孙通一眼,不久之前,他还有余裕送叔孙通二十镒黄金,那是出于上位者的交好之心。可是短短数日,这叔孙通公然霸占了他曾经在皇帝身边的位置,真叫赵高恨得牙痒痒,偏偏如今又开罪不起。
不甘人后的赵高忙道:“这都是陛下慧眼识珠,选了夏临渊与李甲这两位英才出来,不废一兵一卒,便做出这样大事来,解了李甲郡守荥阳之围。”
胡亥明知他俩是在拍马屁,可是夏临渊这次着实给他长脸,忍不住笑道:“看来朕这抱鹤真人,还真有两下子。”
原来旬月前,章邯向夏临渊吐露了自己的担忧。
因为当时章邯率领众兵追击周文,谁知道周文龟缩在曹阳城中,死活不出来。
两军僵持之时,章邯便担心,若是吴广留少量兵力拖着李由,再领十数万大军来相助周文;那么章邯便独木难支。
夏临渊听了章邯的话,一拍胸脯包在他身上,带着李甲就上了路。
听说他俩要出行,李良还亲自来送。
李良绝口不提曾经把他俩当阶下囚绑了半个月的事情,在章邯面前,情真意切地握着夏临渊的手道:“当初若不是夏先生教诲,我误入歧途尚且不自知。这真是上苍垂怜,才让我得见夏先生,如今能在章大将军帐下,为朝廷效力,我不知道有多么感激夏先生。”
李甲毕竟年纪小,廉耻心尚存,在一旁听得有点脸红。
夏临渊却是一幅受之无愧的模样,反握住李良的手,笑道:“你放心,我这一去,一定把你昔日同僚都救回来。上苍有好生之德,所以降天命于我,让我来普渡迷途羔羊。我这便去了。”
“夏先生请!”
夏临渊与李甲,两人一鹤一剑,就这么到了荥阳城外。
荥阳被围已经近两个月,内外戒严,城门紧闭。李由带领城中男女老幼坚守不出。
而吴广率领十几万大军,攻城不下,却也不肯退去。
李甲小脸绷紧,道:“你该不会像上次那样,直接冲到敌阵中求见了?”
“哪能呢?”夏临渊摇着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破蒲扇,在萧瑟的秋风中显得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同样的错误,我是不会犯第二次的。”
“那你打算怎么办?”
“咱们把人约出来啊。”夏临渊嘿嘿一笑,“约到咱们地盘上,不就行了?这主意妙不妙?”
“妙。”李甲笑道:“不过,人家也不傻啊,会来吗?”
夏临渊倒转蒲扇挠挠脑袋,讪讪道:“我还真没想过这问题。”
李甲:……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上次一样,是傻瓜吗!
第39章
摊上夏临渊这样仙气飘飘的队友, 李甲只能以一颗十六岁的心,竭尽所能考虑周全。
“要不我给我大哥写封信, 咱们进了荥阳城再作打算?”
李甲的大哥李由,这会儿正率领男女老少抵抗吴广大军。
夏临渊把头摇成了拨浪鼓,“遇到困难就找哥哥,那算什么高人?”
李甲心道:这夏临渊若是高人,普天之下恐怕就没有低人了。
可是他也知道,遇到困难找哥哥,着实不是英雄好汉的作风, 因笑道:“那你说该怎么办——我听你的。”
夏临渊不紧不慢摇晃着蒲扇, 坐在马车上指点着路旁的流浪儿,“看到了吗?”
李甲顺着他蒲扇所指方向望去。他出身富贵,见了这等凄惨景象, 同情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感叹道:“这一打仗, 苦的都是黔首。”
夏临渊“啧”了一声, 嫌弃道:“谁叫你说这个了——我的意思是, 咱们找这种人传信给吴广, 岂不是又安全又便宜?”
李甲笑道:“只要你别再跟上次一样, 直接冲到人家军中, 你要怎么办, 我都依你。”
夏临渊又“啧”了一声, 不悦道:“你这小家伙, 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以后不准提这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