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番外(1409)

作者:非10

他说,玄策军本是由先太子李尚创立,如此神兵握于一国储君之手无可厚非,但由其他人接管,便有动摇江山社稷之危。

玄策军的存在如今已太过庞大,若继续设立上将军之职,便如惊天财帛外露,必会继续招来异心者觊觎,不利于国朝人心安定。

护国利剑不该成为危国之刃,否则便丢失了当初先太子创立这支军队的初心。

言毕,崔璟执礼再请:“故而崔璟恳请陛下除去玄策府上将军之位,为国朝杜绝危患之源!”

在所有大臣印象中,这是这位位高权重的崔大都督第一次在这座大殿中如此当众奏请谏言。

崔璟此人独来独往,一身反骨,从前不从于崔氏族中安排,在朝堂之上也从不参与政事与党政,他历来只练他的兵,只打他的仗,若有所请,便写一封奏折递上去,若朝廷推脱女帝不允,他便再写一封,若再是不允,他倒也不再坚持了——

可你当他就此妥协了?

不,他转头便自行去办了……

不然并州那突然冒出来的数万骑兵是怎么来的?

当初拒绝了他扩充骑兵提议的朝廷全然不知此事!

实在是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这种人的优点是无法否认的,他有远见有能力,有主见而又只坚持主见,此类人是不会服从管教的,正因此,百官才感受到了莫大威慑压迫。

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第一次向天子谏言,却是为了上交自己的兵权,并请天子彻底撤去上将军一职。

大殿之内,人心震动。

第661章 宜游宜醉(正文完)

而崔璟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让步或牺牲。

他并不是为了自证忠心而交权。

若他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异心,便将玄策军交付于旁人之手,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儿戏之举。

玄策军的存在太过特殊,它本就不该被其他人掌控,成为威胁皇权江山的隐患——他不会威胁到她,自然也不会让其他人有威胁她的可能。

除李尚之外,这世上本就不该再有第二位玄策上将军。

玄策军曾遭到过多少觊觎不必多言,崔璟当初之所以主动接过玄策军,是因不想见玄策军毁于一旦。

他从不认为玄策军是他的,他只是在替一个人保管着。

那个人回来了,理当物归原主。

这是他很早之前便想要做的事了,此事无需考虑抉择,也与他是否要成为帝王之偶没有直接关系。

这段时日他一直在为此事做交接,如今一切事务已至尾声,时机便也到了。

看着崔璟的身影,魏叔易觉得自己应是在场官员中最不意外的那一个。

寂静的大殿中,上首的天子不曾故作推辞,她说:“崔卿一片赤诚之心为国为民为朕,朕便依从崔卿之意。”

翟细上前,躬身郑重接过那道兵符,呈于天子侧。

时隔整整二十年,那道兵符,再一次回到了它昔日旧主的掌心中。

殿中百官终于回神定神,视线几乎都看向了那紫袍青年。

那悬在他们心间和新朝上方的最后一片乌云阴霾,于这一刻倏忽散去,自此万里俱晴空。

对方主动做了一件他们想做而不敢轻易去做的大事。

而撤去上将军一职,更是唯有自请辞去此位的崔璟来开这个口最为合适……再没有比这更加平和稳妥的兵权交接之策了!

有些官员已然感动得想要泣泪了,甚至开始相信了魏相先前的话……

这位崔大都督到底是出于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还是说他们搞到真的情爱脑了?

又许是两者兼有?

若是真的,那真的要谢天谢地,有此等情爱脑,简直是社稷之福啊!

此时再看崔璟,大多官员们只觉得异样之顺眼了。

“……”崔璟本人也能觉察到大家看待他的视线突然间变得和平美好,充满慈爱。

而若崔璟能听到他人心声,便知此时许多人的心声正奇异地重合着——【也罢,皇夫人选,就他了吧!】

——以如此至真至贵之情爱脑作为嫁妆的人,试问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有什么可挑拣的呢?

但今日是在谈政事,此时提议请立皇夫未免显得他们太过势利眼墙头草……待缓几日,挑个好时机!

不过皇帝陛下却没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次日,即有一道旨意从甘露殿中被宣出。

那是一道册立崔璟的诏书。

其诏曰:

【并州大都督崔璟,文武俱全,德行贵重,忠贯日月。朕昔日未名时,即得其相随扶持,同舟共济,竭力相支,生死与共。朕今登立大宝,为江山社稷传承而计,需择良配而安家国人心,放眼天下,可立为天子之偶,天家之婿者,唯崔璟尔。】

然而,又见敕曰:【其攘夷北境,西退吐蕃,功勋卓著,为国之柱石,念其功,特敕封为护圣亲王,食邑八千户,赐服紫,着九章纹。】

此诏出,朝野哗然。

护圣亲王?

大盛从无此爵,也很少赐封异姓亲王,更况乎天子之偶也……这是要开新制了!

四下议论声鼎沸,纷纷剖析此举是否合宜。

百官原已经准备接受了崔璟为皇夫之事,可此时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什么护圣亲王?只做皇夫不行吗?

“何来的夫字……”此诏书已对外宣明,传告四下,有官员手持由中书省抄写发出的诏书,一字字低声诵读:“天子之偶,天家之婿……”

唯独没有“夫”字。

皇夫一称,历来是各处的随意之称,而这封正式的诏书上并没有出现此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