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39)
那次他能让她出去逛展会,也是因为事先就调集了一百多个高手在暗中护着,只有这样他才能稍微安下心来。
“那个男人还入不得孩儿的眼,论美貌不及父君的百分之一,哪里能迷了孩儿去。”宇文思源听到父君提起青岚,谄媚的看着父君笑着,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赞美男人的美貌总是没有错的。
果真,父君的脸色不那么难看了。宇文思源也跟着放松下来。
“傻孩子,你用真心待人,可别人哪能了解你的苦处。上位者自然有上位者的考量,哪能任人予求予取?她得不到,是她自己的能力有限,你并不欠她什么,所以皇儿不必觉得对那韩芝心有亏欠,你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宇文涟将她揽在怀中,就像小时候那样,轻轻的拍着她的脊背。
“嗯。从今后孩儿不会了。”因为不值得。虽然这种被人背叛的经历已经不是第一次品尝了,却同样令人伤感。
她将头埋在父君的怀中,太过温柔的怀抱反而让她泪水却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果然有人疼的孩子比较爱哭,原来她就不会这样的。
“如果想哭,就哭个痛快吧,还有父君在呢。”宇文涟在她耳边轻轻的哄着,背叛、踌躇、选择,这些都是上位者必须经历的。只有经历了这些,彻底了解了人性,才能褪去少年的青涩稚嫩,才能成长,才能慢慢的从丑陋笨拙的毛虫变成美丽翩跹的蝴蝶。他自己不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吗?若没有范妤,只怕他现在还是个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的那个大凛皇子呢。
宇文思源有些不好意思的将头从父君的怀中抬起,刚刚哭过的她鼻头红红的有些可爱,经过泪水冲刷的眼睛亮晶晶的显得更有神气,一直咬着的嘴唇反而更加红润了。宇文涟在心里轻轻感叹,这孩子真是越发惹人爱了。
“父君,不管以后怎样,孩儿会一直信任父君的。”她睁着一双亮晶晶的桃花眼,认真的看着父君,她不想他们之间存在任何误会,所以预防针要提前打好。
如果背叛她的是父君的话,她也许会崩溃的吧。只要是父君要的,她都会给的。生命、地位、财富,原本她现今的一切都是他给予的。如果没有父君这些年来的倾力扶持,哪里会有现在的她呢。想来是上天怜惜她,才会在这一世给她这样好的父亲。
“这还用说吗?无论什么时候父君都会为你着想的,就算是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你啊。”宇文涟拍了拍她的头,微微的笑着。
“怎么能这样?父君才是最重要的。女儿无论为您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宇文思源嘟气了嘴唇,很有些气闷。
宇文涟也不反驳,只是看着她宠溺的笑着。
这年,韩芝冠礼过后就上表请奏,希望能去军中供职。宇文涟以韩芝的母亲韩茉年迈为由,令她留在京城以尽孝道,只让她在鸿胪寺谋了个职位。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码完~~
低头看表……原来已经不算一日两更了……泪~~
鸿胪寺在古代就是主管接待外宾的
历来是个不大受重视的部门……这个部门的主管都比大理寺之类的低一个品阶
以上
第三十一章
元服
宣德十二年底,帝君命太史院奉制筮日,工部赶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祝辞,礼部备仪注。宣德十三年正月,筮日,遣礼部侍郎于卉奏告宗庙,于皇城内告示文武百官,百官则留于城内守夜直至天明。元服前一日,内使监遣宫人将御用冠、席、案等陈于太和殿中,万事俱备,只待明日元服。
天还未亮,已经斋戒三日的宇文思源缓缓走入凛渊,再过几个时辰便要举行典礼了,她必须在这里沐浴净身后方能去太和殿行礼。
《通典》曰:“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
历来天子大多十二岁便行了冠礼,像宇文思源这般,拖到十五岁才行元服之礼的皇帝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极少的。“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没有行过元服之礼的天子,依旧被世人看做是幼童,在朝堂上的气势总是少了几分,是不能正式掌权的。
十二岁时,父君也曾询问过她的意思,却被她拖延到了今日。其实她不愿行元服礼的原因很简单,元服后她便是成人了,繁衍子息的问题就会立刻被提上日程。直到现在她都还未做好足够的准备面对这个问题,但是旁人却容不得她再推托了,所以她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唉……”只怕明日以后她是没几天好日子过了。她现在很迷茫,如果遵从了这个世界的规则,那么后宫三千是必然。可是她只是一缕来自异界的魂魄,她的心愿很简单,不过是能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罢了。只是连自己喜欢的人都还未找到的现在,她又该不该坚持,若要坚持,又能为谁坚持呢?
有时,还真羡慕着渊底的游鱼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逍遥依旧。
远处已经隐隐传来钟鼓奏响的声音,催班舍人想是已经开始催文武百官准备了吧,那么她也该回宫更衣了。
宇文思源从凛渊走出,拭干身上的水渍,着好内单,才由密道回到寝宫之中,这时,白露已在内等候多时了。宇文思源坐在镜旁,由白露服侍着梳了双童髻,又着了服空顶帻绛纱袍,这才御舆向太和殿驶去。待她到达时,钟鼓已奏响了三次,文武百官已在保和殿按序入位,引使客则立于文官之后。
太和殿前陈列的鼎、炉俱已焚香,香烟袅袅,萦绕殿宇。殿廊下,钟、磬、笙、萧齐鸣,太和之乐已经奏响,宇文思源的仪仗一如往常,直至她行至太和殿的御席,太常博士将太长导引至太和殿御位跟前,礼乐才停止。待卷帘、鸣鞭、鸡唱报时完毕,宫中侍卫由殿西门行至西阶就位。待通班唱罢,殿前伺候的侍从及执事各就其位。引礼这时便先将沈太师、秦太尉引入就位,其后,引班再引文武官员入丹墀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