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举路(668)
作者:折秋簪花
乱臣之祸,起于边疆,边疆之祸,皆因权在地方。山海之遥,一粟之民,知巡抚而不知圣上;边关之远,轻卒锐兵,知将军而不知圣上,民何能安?国何能宁?
臣窃谓圣上能揽威福,率自己出,则乱臣之象可止,二国之祸可平,天下有不难治。不然,圣上虽勤勤问之,臣虽譊譊颂之,无意也……”
景帝不疾不徐的开口,可是那里面的每一个字眼,却是他几日里,足以熟记成颂的话语,而景帝此言一出,杨大人尚且在迷迷瞪瞪,但随后,高大人已是跪下请罪:
“圣上恕罪,臣等有罪,此卷得中圈者三,皆因此子锋芒毕露,失了些许中正平和,故而这才未曾进至御前。”
杨大人反应回来,也随后跪下,一众读卷官纷纷跪地,景帝看着他们的脊背,抿了抿唇。
“呈来吧。”
“是。”
高大人应了一声,随后退了出去,景帝沉默的看着其他人,或许在臣子们的眼中,自己这位天子除非右相让权,否则便要这般郁郁下去。
景帝的思考没有持续多久,高大人便已经将那份考卷呈了上来,景帝看着那熟悉的字眼,一字一句,仔细读来,仿佛在与少年临别前的双眼对视。
良久,待景帝将最后一字看完,这才如释重负般的呼出一口气,少年的文字鲜少这般锋利,让人的心也不由得崩的紧紧的。
但随后,景帝笑了,他持着这份考卷,语气坚定道:
“此为,状元之材。”
景帝这话一出,众人具惊,高大人声音艰涩道:
“还请圣上三思啊!如今我大周初初平定,若是冒进,只怕,只怕会使朝野动荡啊!”
杨大人这时也反应过来,连忙一同劝说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请圣上三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摧之不去,方为良木。尔等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
三月二十一,乃是殿试放榜之日。
暖风拂面那堪春,金榜题名得意时。
但见满城鞭炮齐鸣,天街之上,已经是人声鼎沸,而此刻,徐韶华等人也终于自宫门而入,在内侍与侍卫的接引下,朝集贤殿而去。
这一次的考生们同样需要换上白衣,只不过相较于考前的惴惴不安,此刻一个个皆是神态轻松,与那更衣的内侍也能低语几句。
徐韶华这厢在内侍的伺候下,穿上了这身看似素雅纯白,可却满身暗绣的白衣,遂垂眸到了句谢。
内侍乃是魏平特意派来,闻言一时惊讶:
“您马上都要是朝中大人了,哪里需要对我这样的人道谢?”
徐韶华听了此言,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受您相帮,道句谢不过是嘴皮子的功夫,也不算什么。”
内侍有些稀罕,又有些欢喜,他们这些内侍,得势了被人唤一句大人,若是落了败什么阉人、没根的东西那便劈头盖脸而来了。
“话虽如此,可世人鲜少能如您这般。”
内侍为徐韶华将肩上的褶皱抚平,过了一阵,这才开口道:
“倒是要与大人说桩趣事,听说那日读卷大人奉卷两次,圣上方才点了状元郎,也不知是何缘由呐。”
内侍说罢,看着徐韶华已经簇然一新的装扮,随后笑了笑:
“我不过随意一言,您随意一听,一切妥当,您可以出门了。”
徐韶华倒是没想到圣上竟会做到这一地步,不过,对此徐韶华早有预料,当下只冲着内侍微微颔首,大步朝门外走去。
此刻,集贤殿外,礼炮共鸣,九龙曲柄黄盖伞静立于殿外,紫金扇呈二九之数,分立两旁。
集贤殿檐下,正由太常寺众分而立之,奏中和韶乐,金声玉振,令观者闻之,无不肃然而立。
百官亦着朝服,面色平静的分立与殿外两旁,而这时,新科进士们也才被引了出来。
红色绸缎在殿外铺就了一条仿佛泛着光的大路,徐韶华为首,与诸人自那条大路缓缓行至集贤殿外。
与此同时,集贤殿内,一甲前三名的考卷被静静放置在桌前,左相与右相分两旁。
殿试糊名乃是原卷糊名,这会儿由二人亲手拆开,重新查阅,左相抬眼看去,下意识的捏了捏掌心的卷纸,几乎要忍不住去看景帝一眼,但最终只是皱了皱眉,没有多言。
但即使如此,右相也察觉有异,很快便将榜眼的文章看完,随后右相也只是面色如常,嘴角微微下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