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举路(629)

作者:折秋簪花


也就是说,在徐韶华之前的号房中,应当有些考生缺考未曾分发考卷了。

不过,徐韶华这会儿无瑕去想这些,他一展开考卷,看着头一道论题,一时不由顿住。

他是猜测到这位陈主考不会这么轻易让考生过关,可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如此刁钻。

私心,世间之人,何人无私心?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间无完人。

这考题哪里是让考生论私心?

这是让他们论心呐!

这是要让考生在殿试之前,便将自己的整颗心,想法都剖出来给天子看。

若有敷衍了事者,则无得见天颜之机。

若有浮躁虚言者,亦会被打落云端。

这位陈尚书,哪里是什么温和敦厚之人,或许,他将以这三字,造就大周开国以来,会试取中者最少的记录。

徐韶华微微定神,随后这才淡定的将接下来的题目认真看完,其中,除了私心论外,还有一道熟悉的判语。

此题,正是当初那位浣纱女孝期被强娶成婚的杀夫案,只不过此题考的是此女因何无罪。

徐韶华看到无罪之时,也不由得一怔,倒是不曾想到,此处竟与那原剧情背离。

既然此题能以此为题,应是那位浣纱女已经被洗刷冤屈了,那么还会有杀神云霄吗?

徐韶华将这个疑惑压了下来,提笔将那曾经熟稔非常的答案条理清晰的写了下来。

写完了一道诰,一道表,并五条判语后,徐韶华这才重新将目光放在了本次的首题之上。

第169章

私心。

徐韶华的视线落在这两个字上, 久久未曾动笔。

私心,利己之心,私欲也。

就连当初他初次设法让许青云落马之时, 亦是怀抱私心, 可此私心对霍元远,甚至原本的霖阳府驻地的百姓等人来说,却是他们逃脱魔掌的助力。

是以, 私心与否, 不在其他, 而在于此心是善心还是恶心。

许青云一己私欲, 为了用先帝玉佩献媚圣上, 却不惜对稚童下手;为家族子弟科举,不惜算计囚禁其他学子, 而最后却也因此招来钦差, 自取灭亡。

再说本朝平南侯,他好名,固有私心,可即便他有私心,却也是在国难之时, 敢为人先, 何人能说他一个不好?

徐韶华一时思绪纷飞,随后深吸一口气, 铺纸磨墨,挥毫写下:

“学生谨对:私心者, 不应论之私情, 而应论其心。文死谏武死战,以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故,私心古来有之。

若民无私心,则昏昏度日,不事生产,而至家无斗储,人丁凋零;若商无私心,则贸易不通,耳目闭塞,而至国库不丰,民心难安,此将国之不国,民之不民。

然,此心应论之以善恶,应论其行事之结果,若以善心却得恶果,此为正中之偏,若以恶心而得善果,此为偏中之正。是以,若君子而论私心,应三思而行,思其因,思其情,思其果。”

徐韶华因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时有感而发,当初他之所以在得知军报有异后,明知前路渺茫,明知此去或许会打乱他这些年的种种筹谋,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了。

盖因,若是他的猜测成真,若是傲舜大军挥师而下,这后果他承受不起,更不愿看到。

若是说的自私一些,他为的是自己的家人安然无恙,可那些驻守寒塞的将士便不是这样的想法吗?

他们拼死守护的百姓之中,本就有自己的家人,正因如此,所以他们才能悍不畏死!

三思而仍往,此事必行!

这是一道论题,但更多的却是在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斗争,但谁又能说这样的私心有瑕?

无人!

“是故,若民欲子孙后代,生生不息而耕耘不辍,辛劳而得穰穰满家,丰衣足食;若商欲买卖牟利,饱腹享受,而走南行北,奔波而得金银之利,国库充盈。

若忠言逆耳,死谏而得劝劣政,若马革裹尸,死战而得一方安宁,虽私心而犹大义也!学生,谨答。”

待最后一笔落下,徐韶华只觉得自己仿佛浑身的力气在一瞬间被掏空一般,笔刚一搁下,手指便已经轻颤起来。

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一次作答让他深刻的将自己曾经的经历,内心的想法这样剖析。

但也从未有一次答卷,让他能体会到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一刻,随着身体的疲倦袭来,可更多的却是精神的满足。

徐韶华长长吐出一口气,静待本次考试的结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