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番外(68)

作者:豆角开花

因此,在刘挽看来,听董仲舒讲课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别说刘挽听得津津有味,刘彻何尝不是如此。不过,相比于刘挽一味的听,压根不敢提问,刘彻是个有惑必问的主儿。

董仲舒在讲《春秋公羊》时,刘彻问起董仲舒为何偏爱于《公羊春秋》。《春秋》是为鲁氏《春秋》,孔子所著。都说微言大义,因此《春秋》所载十分简洁。以至于生出了注释的版本,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董仲舒独爱于《春秋公羊传》的原因,刘彻很是好奇。

“左氏褒贬或有不确之处,但所述事实,都是根据古代正史,如果不明事迹的始末,何能臆断是非。然《左传》多载神鬼之事,多有失真。谷梁子与公羊同师,文比公羊更少,但有些精义,或为公羊所不及。《公羊传》自子夏到公羊寿,经过六传,皆是口耳授受,又加经师附益,难免不失圣人之意,然而大义相传,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某甚以喜之。”董仲舒明白刘彻是在试探,亦无妨,他偏爱于《春秋公羊传》并无不能告人之理由。

刘彻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董仲舒的答案。

可是刘挽也注意到了,董仲舒是指责《左传》多记鬼神之事,多有失真不假,却也一再强调所谓的天人感应。什么是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

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所以,董仲舒算是一个有神论者。不信《左传》的神鬼之说,又相信天人感应,董仲舒够矛盾的。

很明显,他所提的这个观点并不能得到刘彻的认可。

天人感应,刘彻信天吗?相比之下他更相信自己。

什么广施德政以得天下,不过都是骗人的鬼话。相比之下,刘彻是更相信法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恶。

对的,董仲舒的种种说辞,打的虽然是儒家的旗号,实则行的分明是法家的那一套,恰好就是刘彻所认为可以控制大汉的一套。

那么董仲舒在其中夹带的天人感应,听可以听,毕竟用来糊弄人是可以的,要说刘彻有多相信这一套,他要是真信了所谓的天人感应,史书上能评价他刻薄寡恩?

反正刘挽就注意到了,刘彻在听到所谓天人感应的内容时,全然没有了刚刚的兴致勃勃。不巧得很,刘挽也是一样!

哪怕刘挽作为一个算是投了胎的人,她也是无神论者。也不对,应该说她更愿意相信,哪怕满天的神佛很多,世上的人更多,神佛们不可能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如果神佛能做到这一点,那所谓的神佛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都有神佛帮人达成愿望了,谁都有了后台,也就等于没有了后台。

所以,想要得到什么,还是自己去努力吧。努力了一定会得到回报!

满意于董仲舒所提的五经,刘彻并非全然推广董仲舒的所有学说,针对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刘彻并未真正采纳,而是采取了“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的方针,也就是将儒学提升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保留了诸子百家之学。

显然,刘彻并非想要将百家尽灭,毕竟他现在愿意用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儒家学说,谁也不敢说,将来的天下不会需要别的学派以救苍生。刘彻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将儒家的地位提高了而已,并非要灭了其他的学说。刘挽在得知此事后,默默给刘彻竖起大拇指。

第38章 密谋反击

说刘彻狠的人看看吧, 刘彻也并非不让其他学派生存!否则按董仲舒的意思,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各家才是真正的没有活路。

嗯, 推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是刘彻不错, 没想对各家赶尽杀绝, 以令各家得以传承下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刘挽至少为之庆幸。

朝堂上随着董仲舒的出现,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儒家学士渐渐取代黄老之术在大汉朝堂的地位, 纵然有人对此不满, 亦无力回天。

董仲舒,大才也,刘彻也不吝啬,把人放到江都王刘非那儿出任国相。刘非是刘彻同父异母的兄长, 此人天生好武, 吴楚七国叛乱,他年十五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 治故吴王所属之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