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医寻亲记(387)

作者:湘也


不僅是他們,醫棚的另一邊,是縣城裡頭的一些鄉紳跟有錢大戶壘竈建成的粥棚,更早之前,當安泉縣外頭出現流連的災民時,在徐知縣的勸說下,就派瞭傢中的管事跟奴婢過來城外熬粥安撫流民。

作為兩個縣的封地的侯府,江傢亦分別派瞭管事去雲山縣,以及就在安泉縣城外,開瞭自傢的粥棚。

眼下來安泉縣的流民不多,所以正式供應粥水的粥棚也不多,除瞭兩傢架起大鍋燒著粥的——其中就包括瞭侯府傢的,其他三傢的竈頭是冷冰冰的,有鍋,也沒熬粥。

估計是看流民不多,有兩傢粥棚就可以滿足來安泉縣的流民瞭,所以幹脆就不開瞭。

瞧見對面捧著缺口的碗喝著粥的流民,三三兩兩的,或蹲著或站著,衣裳襤褸,神情麻木,林幼蟬心裡頭頗不是滋味。

“這些流民,往後的日子得怎麼過啊?”

眼下徐攸組織人手給他們看病,又鼓勵城裡大戶給他們供應粥水,但始終是權宜之計,過瞭這陣子之後呢,這些流民又要怎麼處置?

“我在醫館的時候,聽縣衙的官大哥說瞭,徐大人是有意留下這些流民。”小竹也看著那些流民道。

小神醫醫館就在開在縣衙附近,從開館當初小竹就更那些衙差混瞭個臉熟,隨著時常在醫館跑出跑進的,又是小神醫身邊的專屬藥童,小竹便認識瞭不少在縣衙當差的小官小吏,消息都比尋常百姓知道得多。

“徐知縣想收容這些流民嗎?”林幼蟬與劉愈回頭看著小竹。

小竹點點頭。

“但是無限制收容他們進城也不行,一來不知根底,二來也怕洪澇過去後,這些流民身上帶著病癥壞瞭城裡頭的百姓日常,所以眼下都沒敢讓他們進城。”小竹道。

“不過聽徐大人的意思,是先暫且讓他們在城外呆著,等義診過後,再考慮讓他們登記入冊,成為咱們安泉縣的百姓。有一技之長的,像木匠工匠行商等,可以進城裡頭做活計,若是農戶,便分配到城外的村子裡頭,給他們分給三五畝地,免稅三年耕種。”

林幼蟬一聽,與劉愈大夫彼此一覷,均明白瞭徐攸的意思。

難怪要在這個時候策動他們義診啊,徐大人這架勢,是想要增加安泉縣的人戶啊!

“雲山縣也這麼幹麼?”

“是啊,便是徐大人跟姚大人聽聞有不少遭洪澇的地方,許多流民北遷,於是才合計想出來的法子。”

安泉縣跟雲山縣都是小縣城,人戶不豐,攏共加起來,登記在冊才一千戶,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才兩個縣一起並給阿爹做瞭封地。

阿爹做這個侯爺領瞭這兩處縣城的封地後,期間人戶是增加亦或是減少,收到的賦稅是多還是少,那就得封地上縣衙的統轄管理能力瞭。

又因為阿爹是千戶侯,可以一定程度上幹預政事,比如是否收容流民,亦或是增稅減稅,均能由他決定。

徐知縣跟姚知縣敢這麼做,定是問過阿爹意思的,阿爹自然也是允瞭的。

在兩個縣被賞賜與阿爹後,這兩個地兒增加的人戶,帶來的賦稅,隻要阿爹還在一日,或是說,隻要阿爹沒有奪爵,那便都是屬於阿爹。

所以兩個縣城若是能靠施粥跟義診留住流民,就意味著封地上的人戶增加,帶動衣食住行發展,屆時安泉縣跟雲山縣興旺瞭,縣衙官吏能分得的稅銀增加,那阿爹拿到手的稅銀也會同等比例增加。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想到可以好好給流民看病就有可能挽留住這些流民成為阿爹封地的百姓,同時就能讓封地漸漸地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口,人口一多,小縣城變成大縣城,那阿爹的封地就能繁華起來。

距離義診還是兩日,但林幼蟬已經覺得自己幹勁十足!

徐知縣跟姚知縣也幹勁滿滿的,在確定要留住這些流民成為自己管轄縣城裡的百姓後,制定施粥跟義診對策時,就叫瞭不少衙差還有百姓,混到流民中去宣傳:

“你們知道前面就是安國侯的封地嗎?”

“什麼安國侯?”

“哎,反正就是安國侯的封地,聽說那安泉縣跟雲山縣,都在給咱們這些流民施粥,據說還能收容我們留下來做城裡人。”

“老子本來就是城裡人,稀罕!”

“就是,我本來也是城裡人,現在不過是遭洪澇才背井離鄉的。”

“那你們想去哪兒啊?”

“往北區,或者去京城,做京都百姓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