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结束后(92)

作者:小到中雪


索要屍身,隻是梁科先站在道德的高點上的一出戲。

一旦皇帝拒絕,那後面他也有發作的理由。

如果皇帝同意,他這不還有兵馬麼,再打唄。

這年頭,早就禮崩樂壞瞭。

不過,比起江南的臣子,他們北朝的臣子真的算是很良心的瞭。

“江南多好臣,歲一易主;江北無好臣,而百年一主。”

你看,蕭映他爹就是宗室叛亂上位。而如今建康那糟老頭子,也是前朝的宗室子弟。

真真是全靠同行襯托。

李元不僅把梁治的屍身用上好的棺木收斂瞭,還給瞭梁傢。為瞭讓梁科放心,還做瞭姿態。

“賜他免死鐵券,讓他投降。”

可方晉說:“梁科此人剛毅果決,不會輕易放棄。”

他既然決定殺回洛陽,自然是早就做好瞭破釜沉舟的準備。

不成功、便成仁,沒有折中。

況且他也是真的視梁治如父,一定要為他報仇,早將自己的身死置之度外瞭。

“陛下。”蕭映沉聲說,“請開啓國庫,將財物放置在城西門外,以此招募士兵,背水一戰。”

“好。”

木蘭不是說不行,但這盆冷水還是早點潑瞭才好。

“晉州鐵騎久經沙場,特別是這三千跟著梁治的,更加是精銳中的精銳。”

現在還沒有打進洛陽城內,那是因為這是攻城戰,不是野戰。

如果在城外開闊地帶作戰,他們縱然有十倍的人馬,也一定是一擊即潰。

“我們是能夠招募勇士,但這些人說白瞭也就是老百姓,到底沒有接受過正經訓練,就算他們舍生忘死,也不可能擊退梁科的人馬。”

“那怎麼辦?”

蕭映也不是沒想到這一點。

“即使如此,還是要先召集人馬,不能就這麼等著。”

於是,李元就先讓屬下去辦。

木蘭走瞭兩步,閉上眼睛,想著洛陽城內外的輿圖。

這些時日謀劃刺殺梁治,對這個早就耳熟能詳瞭。

“梁科他們是從北面來的,攻打的是北中門。”

洛陽城北,黃河上有一座浮橋,世稱河橋。

朝廷曾經築河陽三城於橋北橋南及河中洲上,這是洛陽外圍戍守要地。

每遇重大變故,攻者常奪據河橋以逼郊郭,而守者每縱火船於上流以燒河橋。

“河橋。”她猛地睜眼,“河橋在梁科的腹背。”

李元和蕭映也是一驚,他們自然對河橋印象很深。

木蘭蹲在地上,用沙土隨手畫瞭個地圖。

“梁治的兵衆雖勇猛無敵,可基本都聚集在洛陽城下。若能斬斷河橋,這三千兵士便會首尾難顧,遭受南北夾擊,陷入進退兩難之況。”

梁科畢竟不是梁治,沒有老大那麼多年的威勢,兵士自然會逃散無遺。

而且,梁辰一定是梁科殺的,八成栽贓在他們頭上。

到時就在城墻上把這些都說出來,下頭人心能不亂?

隻要心不齊,什麼事都成不瞭。

李元問:“蕭將軍怎麼看?”

“我認為可行。”

這是紙上談兵,但花木蘭什麼人,南征北戰這麼多年,她的紙上談兵不僅是言之有物,而且是一針見血。

木蘭跪下:“臣請命,帶兵為陛下徑斷河橋,斬殺敵人!”

蕭映也跟著跪瞭下來:“臣願同往。”

“蕭將軍,您還是護衛陛下吧。”

“陛下,要不您先回宮城避一避,那裡畢竟城墻堅固,此地著實流矢無眼。”

“不。”李元說,“朕是天子,就在此處。如果上天認為朕有為君之德,那刀槍劍戟也傷害不瞭天子。”

“陛下……”

“不必多言,等兩位將軍得勝歸來,朕為你們慶功。”

此事不能再等,木蘭喊上花小弟,召集三百死士。

這時候,也真的用不著什麼戰前總動員瞭。

她統共就兩句話。

第一句——“國傢養士百年,仗節死義,就在今日!”

這是明朝狀元楊慎說的。

他有個著名的作品,就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話中的這個“士”,指的是是士人,讀書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