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小食堂(166)

作者:乐乐大王


说完,周成擡腿迈出思补斋的门槛,便往他日常办公的地方走去。

此时,顾洵也紧跟着周成的脚步,出了思补斋。

看到顾洵与自己一同离开了思补斋,周成回头问道。

“大人,你可是要随我一同去卖药材吗?”

“不,我回房换件衣服,晚会儿去漕船修理场那边看看。”

告别周成,顾洵迅速回到知县宅的卧房里。

换下一身旧衣,顾洵重新穿了一套简便的淡青色长衫。

稍微整理了下衣衫上的褶皱,顾洵便迈着轻快的步子,又出了知县宅。

此时,县衙小食堂内,昔颜也刚刚收拾完早上的活计。

衙役们吃完早饭,依旧是留两人在县衙值守,其余人全都去了漕船修理场,照顾受灾的百姓。

顾洵早上已经和昔颜说过,一会儿要带她去一个地方。

因此,昔颜收拾完早饭,便顺手把两名留守县衙衙役的午饭,也做了出来。

炉火刚刚熄灭,炉膛里还带着温热的余温,顾洵便踏着步子,进了小食堂的大门。

“阿颜,现在可以走了吗?”

昔颜擡头,看到是顾洵开了,急忙取过干净的帕子擦擦手,应和道。

“可以走了大人,我们这是要去哪啊?”

“去粮仓。”

顾洵声音爽朗,但粮仓的事,却并不入他干脆的嗓音般,没有任何杂质。

清渊县的粮仓,位置在钞关的南边,离运河岸边的码头十分的近。

因为清渊县漕运发达,年轻人基本都去跑船了。

家中剩下的老人,除了种些日常吃的蔬果粮食,大部分地都包给了别人种树苗。

小树苗长成木材后,顺着运河,被人南上北下运去卖钱。

清渊县的粮仓,主要靠外来漕运运来的粮食。

所以粮仓的位置,这才靠着河堤码头近一些,方便南方北上的粮船运卸粮食。

清渊县的粮仓,顾洵还是第一次来。

到了粮仓围墙外,顾洵就感觉这里要比他想象中,还要阔大的多。

“顾大人,您来这怎麽也没安排个人通报一下,您看您都走到这了,我才看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顾洵定睛一看,来人是位身着印着“清渊粮仓”字样衣衫的中年男子。

清渊县说完粮仓归户部督饷分司直接管辖,与钞关一样,都隶属于户部。

本地县衙只是有权力在出现灾情时,进行赈灾粮的调用。

“嗯,请问你怎麽称呼?”

看到顾洵不认识自己,中年男子立刻自报起了家门

“顾大人,我是老李,刚来这看守粮仓时间不长,大人可能还不认识我。”

“你们这的仓场总管呢?”

“仓场总管前些日子去京城述职去了,现在粮仓只有我自己,还有一些看守。”

“上次户部来巡查粮仓的时候,你在这吗?”

“回大人,小的不在,哪会我还没调过来呢。”

顾洵心头冷哼一声,看来这粮仓是给他摆了一道空城计。

要管事的没管事的,要粮食也没粮食。

就留一个看守的,还什麽情况都不知道。

顾洵越想越气,他重重地吸了口气,又缓缓咽下,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那老李,你先带我们去粮仓看看吧。”

“行,请大人随小的来。”

老李的态度倒是十分随和,笑眼眯眯地向顾洵回应道。

在老李的带领下,顾洵与昔颜这才擡腿迈步进入了粮仓的大门。

先入顾洵二人眼帘的,便是粮仓院场里摆放的石碾、石滚、石磨。

紧接着,便是整套的斗、升、秤。

靠着墙根的地方,还摆着犁、耧等,晾晒粮食时需要用到的工具。

“老李,麻烦你跟我们介绍一下,咱粮仓的情况吧。”

顾洵在老李身后开口说道。

“好的大人,咱这粮仓有五座廒房三十间,存粮最多可达百万斤。”

顾洵耳里听着老李的介绍,心头却在暗暗吐槽。

百万斤?

呵呵,来借粮的时候,可不是这麽说的。

不仅没有多少粮食,就连现存的,也都是生了虫的陈年旧粮

“虽然我第一次来粮仓,但曾在书上也读到过,这放粮食的廒房,结构精巧,通风抗震,不止能防潮、防霉,还能防鼠、防虫。”

最后这个“虫”字,顾洵的声音格外重了些。

老李却不知顾洵这个重音之意,记录沿路介绍着粮仓的情况。

“顾大人,前面便是存粮的廒房了,您还要进去看看吗?”

到了一间廒房前,老李笑着介绍道。

“嗯,来都来了,进去瞧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