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84)

作者:一七令


一回生,二回熟,秦朗如今对如何吹捧陈善方早已是信手拈来了,甚至坏心眼地添加了不少陈善方跟裴元珩相处融洽的二三事。写完之后反複观赏,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

昨儿裴元珩的奏章也是只留了陈善方的名字呈上去的,字迹是他的字迹,署名却署的是陈善方的名字。三位丞相看过之后面面相觑,陈善方这是跟户部一样彻底改弦易辙了?这才多久的功夫就从太子换成了晋王,晋王在陈善方身上应当花了不少功夫吧。

不止是三位丞相,就连皇上跟太子心中都有这样的猜测。皇上对陈善方不可谓不失望,陈善方也算是难得的头脑清明有能力之人了,原本是他为太子準备的,结果现在却跟老二不清不楚。无风不起浪,若是陈善方没有这个意思,这封奏章又怎麽可能署他的名却用了老二的字迹?

工部上下同样迷惑。分明陈大人临行前还交代心腹好生听命于太子,怎麽一晃神便换了态度?

有人怀疑:“这中间怕不是有什麽误会,是否要写信向陈大人核实一番?”

只是这话刚出便被人堵了回去:“你如今去问岂不是叫尚书大人难堪?”

忠臣不事二主,这事只能心知肚明,不能宣之于口。如今陈大人跟晋王打得火热,估摸着那吹陈大人的小报便是晋王弄出来的,要不怎麽只盯着陈大人吹?晋王为了拉拢他们陈大人,真是下了血本了。

眼下这情况,让工部不少官员开始犯了难。工部上下一向与尚书大人同进共退,眼瞅着陈大人已经支持晋王了,他们是不是也得……跟着晋王利益是不小,但是风险的也大啊。

左侍郎望着衆人愁眉紧锁,终是出面道:“先按兵不动吧,日后若有事关晋王的争议,一切比照着户部来。户部如何,工部便如何。”

衆人互相看了一眼,户部那明着支持晋王的,他们仿效户部的话,态度如何已经是一目了然了。不过,晋王倒是有挺多奇思妙想的,跟着他行事未必会差到哪儿去,单看陈尚书就知道了,这段时间陈尚书在京城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不多日,京城又有一篇拍陈善方马屁的文章面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束水沖沙的法子都是陈善方提出来的。先不说这法子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光是这一想法便引起了朝廷不少官员的议论。一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工部等支持者道这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反对者怒斥其劳命伤财,华而不实。

两边吵闹得厉害,但是皇上自始至终却都没开口。他当然知道此举可造福百姓,更能稳固江山社稷,对于他这个一国之君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一想到这点子或多或少跟老二有点关系,皇上便有些抵触。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法子费钱。老二也真是个混账东西,天天想着嚯嚯他口袋里的钱。

国库虽多年充盈,但是今年已经花费太多了,等年底还有太子大婚,更是费钱,届时加上运河与治水同时进行只怕朝廷也得穷了。若是各处都能省上一笔,或许还有宽裕。

裴元玺与他父皇一向亲近,怎能看不出来他父皇真正纠结的点在何处?他的父皇,除了利益之外最看重的便是声誉。作为贴心的好儿子,裴元玺思量再三还是主动开口,让他父皇削减大婚开支。

年初立储之后,原本定下来的大婚仪制极尽奢靡,皇上疼惜太子,自然是怎麽奢华怎麽来。那会儿还没有旱灾,更没有后续这麽多开销,花掉国库的钱来给太子撑场面,自然也不心疼。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裴元玺深知父皇最终还是会赞同陈善方提出来的法子,因而劝道:“父皇,如今朝廷上下正值用钱之际,儿臣身为储君更应当以身作则。大婚的开支该削减的削减,该取消的取消,一切从简即可。”

皇上立马摇头:“这如何使得?”

裴元玺继续道:“父皇待儿臣的心意儿臣明白,只是眼下当以江山为重。婚事轻减一些不算什麽,只要能解眼下困境替父皇分忧,儿臣便心满意足了。”

皇上欣慰地望着太子,既怜惜,又不禁自豪。果然是他亲自教养出来的孩子,如此识大体、知进退,远不是其他几个孩子能比的。

太子越是听话懂事,皇上便越是想将东西捧着送到他跟前。国库的钱肯定是要省的,皇上还想要在后世的史书中留下明君的美名呢;但是储君大婚也不能太过节省,皇上盘算了一下自己的私库,决定从里头再拿出一笔来补贴太子。

裴元玺感恩戴德地谢过之后,心里却并没有多少欢喜之意。这段时间以来,他实在是太患得患失了,脾性也渐渐喜怒无常。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保障就是父皇的偏爱,一旦失去了这份偏爱,他与裴元珩的也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是以,裴元玺只能反反複複试探父皇对自己的偏心是否依旧存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