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241)

作者:一七令


撂下这句,裴元珩直接调头走人。

御史们还没来得及走,便被同僚们给包住了,一个个阴恻恻地打量着他们,形容可怖!

“我倒要看看,太子殿下究竟给了你们御史台怎样的好处!”吏部侍郎兇神恶煞地从对方手里讲东西抽出来,埋头查验。

御史们满嘴苦涩,就知道太子不会真心帮他们,先给个甜枣再打一巴掌,真是好狠的心。

可惜他们拿人手短,没办法理直气壮地对着太子骂。

因为考课一事,朝中闹了好几日。不赞成者有不少,但是御史台退了,三省丞相跟几位尚书都力挺太子,更有身子不好但是态度摆出来的皇上在背后压着,衆人闹过之后发现无济于事,只能消极应对了。

他们消极不要紧,反正裴元珩是将此事顺利推行了,圣旨跟章程很快传入大江南北。

皇上是知道前因后果的,这次改革闹得轰轰烈烈,轻易就将祝家姑娘封爵又得实权的事儿给压了下去,至今无人再提。皇上虽然之前放话,说只要是个姑娘都行,但是真看到了苗头却又等不及,立马叫人将祝卿安查了一遍。

她虽有本事,奈何父母双亡,想来是个克亲的。

自幼习武,多年来生长于乡野,应当也没学过什麽规矩。

纵有了些许权利,但没有族人帮衬,对老二没有任何助力。

——总而言之,不合适!

这样的姑娘,纳妾尚可,但是作为太子妃就大可不必了。皇上有心制止,但是又怕会让老二跟他再次离心,只能暗暗琢磨着别的招数。反正老二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成亲,那这事便还有变数。

他先叫人盯着,看看哪一家有合适的姑娘,有他亲自掌眼,一定能挑一个德才兼备、面面俱到的太子妃出来,皇上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眼光。

且说考课改革,对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而言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陈徊水跟顾槿安等已经啓程赶往京城,途径各县城时,也听到不少县城的官吏在讨论此事。甚至有人打听到了他们跟太子殿下关系匪浅,特意寻了他们来核实。

收了裴元珩信的二人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往后考课虽然严了,但是升迁的确会更容易许多。太子殿下有心整顿吏治,建成一个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考课机制。如今尚在摸索,许多地方或许执行不是那麽到位,但是长久来看,朝廷必然不会让真正做事的人埋没。朝中缺人,太子殿下更缺人,诸位理当自勉。”

衆人听得热血沸腾,有人问:“我还听闻,太子殿下欲在地方跟京城兴建官舍?”

或许不叫官舍,该叫公租房,昆州那儿便是这麽叫的。若是这样,那他们许多住不上房的人岂不是也落脚地了?

顾槿安点头道:“确实是殿下的意思,应当先从京城开始,往后两三年会陆续推进到地方。”

从京城开始,这是自然的,那毕竟是天子脚下,自然事事得争先。他们也不跟京城比,只要日后能惠及自身就好了。他们想的也很纯碎,若是考课嘉奖跟住房能解决的话,那日后太子殿下不论说什麽他们都无条件跟随!

临行前,陈徊水还顾忌他们:“好好办差,咱们日后京城再见。”

一个小县尉精神满满地道:“那大人可要将我记牢了,免得几年后不认得。”

陈徊水觉得这人有点逗,认真看了他一眼,含笑着说:“这回是真记住了。”

一路上这样的事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因为他们是裴元珩从京城带去昆州,如今又从昆州调了回来,摆明了亲近太子,又是一副高升的状态,所以这路上的大小官员待他们都很是恭敬客套。

陈徊水感慨:“我算是知道世人为何执着于出人头地了。”

当初祝将军落难,他们这群人连性命都难保全,整日为了自己的生计发愁,哪里指望过能有今日呢?

顾槿安作为贫苦人家出来的寒门贵子,亦是感触良多。不过他二人都是心思剔透之人,并不会因为这点恭维便失了平常心。升官是好,却也得对得住自己的职位,若是他们回京之后做了傻事那可就冤枉了,不仅对不住多年间受的罪,更对不住太子殿下的器重。

待他们一行人赶到京城后,都察院已经更名完毕,商务司的章程更职位也就定下来了,礼部更準备好了裴元珩的立储大典。

陈徊水他们掐着时间,刚好赶上这一日。

立储之日,京城内外都是一片鼓乐之声,远离京城的一处内宅之中也听到了些许动静。

躺在床上的人问道:“今日外头可是有什麽喜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