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搞革命(71)

作者:御风流


结果冯太公不仅态度鲜明的拒绝了,居然还把光明正大吞下的钱币兑换差值给退了回来。

这就是冯家一个外来户能在成固县混得风生水起的内核所在吗?

冯恒小大人似的声音适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兄,大父还说,要你不要想着拒绝。拿着这些钱去为自己和姐姐置办两身衣裳,不然到时候面上须不好看。”

秦游还真想把钱还回去,让事情做到底的,但一想到芸娘那件补丁叠补丁,已经浆洗得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衣裙,他还是把怀中的小木箱抱得更紧了些。

-------------------------------------

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这口井呢,就是昔年梁高祖亲手开凿,两千年井水不竭的梁公井。

原井沿上刻着的五角星和文字,在京朝时被战乱损毁,建国后在一马廄中被发现,经修複的原件现存于国家历史博物馆,上个月的梁朝主题展览还在展出。

现在这个井沿是京朝重立的,上面只刻了五角星,形状比原版的要稍大一些。据史学家考证,这个井沿是高祖首次展露出对五角星的强烈偏好,后来赤星军头顶的赤星也是由此而来。

因为现在不是过年,所以大家是看到系在井轱辘上的红布已经有些褪色了哈,不过还是能清楚看到上面用黄线绣的镰刀、锤子与麦穗,同已经出土的诸多赤星军军服的设计理念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求一碗井水点在额头和四肢上,据说这样可以消病去祟,无灾无难。——探险旅游区up主·你说我走《城固行·梁高祖龙兴之地》

第三十二章

秦游终于站在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上。

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麽要用上终于两个字, 只是站在标识地界的田石前,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荒野,深觉自己的穿越生活实在是过于充实了。

不过短短几日时间, 放在他前世都不够找齐资料剪出视频的, 他却已经完成了斩熊、还债、结友、得赠、捐钱、擒蜂、行商準备等一系列操作,强到令自己都有些害怕。

可如果说人际关系、心思忖度以及个人胆勇, 逼一逼秦游还是能支棱起来的。但种田这事, 秦游是真不会啊!

秦游后世生活的年代种田都成了夕阳行业,上面三天两头发文件要求保耕地红线, 种过地的年轻人不说比大熊猫珍贵吧, 那也差不离了。

而且就算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人,接收到的也是集约化、机器化、通过科学手段培育出高産抗病的良种、因地制宜使用化肥的教育。

真把这些专业人才扔到这个农业作风粗放的时代, 估计比他强的也有限。

而且这地,也过于大了吧……

秦游记得汉朝在武帝朝后便是实行二百四十方步的大亩制。即每亩宽一步, 长二百四十步。

如今脚迈出一次称为跬,一左一右交替一次叫做步。成年男子一跬大致等于他前世的0.65米, 一步就差不多是当世的六尺, 约为1.38米。

这样一大亩的面积换算成他习惯的单位,那就是四百多平方米。秦游现在名下有十五亩,那就是近七千平方米。

再努力一点,就有一个标準足球场那麽大了!

秦游目光呆滞地盯着自己脚边的低矮三角石碑,左手无意识地揪着手边没有被焚尽的草杆。

原来所谓的生田, 就是一把火把无人耕种野地上的草给全烧了啊。

“见鬼,居然在汉朝见识到了刀耕火种。”秦游使劲搓着粘连在指腹上的草木灰, 在心中暗骂一句。

不过骂归骂, 地还是要种的。不然等着天气逐渐暖和,田地化冻, 地里那些野草必定是死灰複燃,地里这一层厚厚的草木灰就白瞎了。

虽然秦游现在不缺钱,也有信心让自己今后不缺钱,但对于一个把吃了吗刻进基因的炎黄子孙,名下有这麽一片地却空着,和犯罪没区别。

在秦游眼中这片田已经足够大了,但对冯旗冯恒这两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郎来说,也不过瞬息的功夫。

两个人替秦游这位大兄巡视完了田地,便风一般回转到秦游身边,冯旗十分严谨认真地说道:“大兄,我已经看过了,四周的田碑都好好的,没有被挖掘移动的迹象。”

冯旗这麽认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个年代的粮食産量低到惨不忍睹。秦游曾经为了剪辑视频,在查资料时看过一篇论证秦汉粮食亩産的论文,深深记住了那个经过换算后的数字。

每大亩约60公斤。

还不到后世高産粮食的零头。

恐怕后世那些高産良种随便往田中撒看天长也不止这麽点重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