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搞革命(392)

作者:御风流


高贲副手被抽了不说,而且如今军中连和他平级的都没有一个,每天看着传回来的军报,真是愁得头发直掉。

只能来燕芸这倒倒苦水。

哪怕找不到什麽好的解决办法 ,但能听几句安慰也是好的。

“高伯虎,你有点出息好不好,慌个什麽劲?”

听这细碎的车轮声,就知道準是南笙。

在这种压力大到几乎能把人逼疯的沉郁中,高贲终于找到了能吵架的人。

想也不想地反唇相讥道:“那要不这个城交给你来守?”

南笙闻言还真摸着下巴,煞有介事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十分遗憾地拍了拍腿:“如果我腿是好的,那也未尝不可。”

高贲:……

硬了,拳头硬了。

该说真不愧和薛臯是姐妹吗?这个欠揍的劲真是一模一样的。

不能守,你做什麽思考状啊!

但南笙终究没有薛臯那麽喜欢和他对着干,把气氛搅得活络些了就自觉说道:“但我给你带来了能帮着守城的主意。”

高贲眉梢一挑,随即喜出望外道:“你不会是把三梢炮给做出来吧!”

那还真是守城的大杀器。

不提还好,一提南笙的脸色就黑了下来,没好气地说道:“你以为那个是制弩呢?现在工匠大部分跟着兄长去了关中,我那也缺人呢,且等着吧。”

高贲想说告辞了。

但燕芸却明显地觉察出了南笙话里有话,又看南笙不住地往自己身上瞟,当即离席起身,上前给南笙整了整裤腿,笑道:“你个鬼灵精,不是又把主意打到我头上了吧。快说说,想出什麽主意了?”

南笙就势抱住了燕芸的手开始撒娇:“阿姐,你就给我批点钱吧。我也不多要,就要这麽点。”

说着还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了一个小缝做示意。

织社和戏剧社一直是挂在燕芸名下的,现在早就见到了回头钱。虽然燕芸从来没把这些钱纳入囊中,但名义上她的确是整个家中最富裕的人。

燕芸失笑:“到我手上的钱怎麽用的你们都知道,如果你能给出个能说服我的理由,也不是不能给你。”

南笙笑了,胸有成竹道:“阿姐你一定会同意的。”

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想请阿姐你出资再办一个学校,不是育才营那种面对军中,学的也多是军阵之事的学校。我这个学校呢,针对的是那些小有家訾,却不知道把家中多余的孩子往哪送,学什麽的家庭。

“织布、木匠、皮匠,算数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开设。

“兄长说了,咱们要干的就是让与我们利益相同的人变得多多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

“这些人的子女跟着咱们学,将来要给咱们做事,多少会向着咱们的。”

见道燕芸隐含鼓励的目光,南笙说得更欢快了:“我算过了,加上对家境贫寒者的助学补贴,三年就能靠束脩收回本。

“阿姐,这可是个极好的生意啊,也就您是我的亲阿姐,我才和您合这个伙。我用我手上那个造纸作坊十分之一的股份和您换还不成嘛,兄长可是说过,这要是造出来,能赚大钱的!”

高贲没心情听南笙在那讨价还价,只不过南笙的话语给了他极大的啓发,想着有限的预算,以及许富这个管审批的不在的大好机会,他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阿姐,我觉得育才营业很有必要扩大招生,这次新招募了那麽多士卒,家中安稳也有利于他们在前线奋勇搏杀!

“还有,还有这些孩子的忠诚也是有保障的,并且不占用郡兵的名额,可以迷惑贼寇的探子。关键时刻配上刀枪就是一支奇兵啊!”

-------------------------------------

直招加考试定级制,在公元一世纪绝对是个远超时代的伟大创举。

在同时期世界上其它国家还在王侯将相真有种呼的唯血统论时,华夏大地上就已经萌发了国家培养官员和技术工匠,并通过有序的考试,将他们分配到最适宜的岗位上,为这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前进动力,近乎现代工业化的方式。——杨芒·《文明的灯塔—梁》

第三十七章

薛臯觉得自己有些不舒服。

非是生理上的, 而是在见到屋中的景象后,带来的心理感觉。

她如今虽然还不到双十年纪,但经历丰富, 见过的, 自己亲手解决的人命,是许多人十辈子都没法赶上的。

她都如此, 那些跟随着她来调查此事的第三营兵卒就更加不堪。虽然没有像先前的回天营的兵卒一样大吐特吐, 但也不乏面色泛白发青,一看就知道是强忍着恶心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