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搞革命(375)

作者:御风流


所谓百姓,只是需要他们领导,俯拾即得的薪柴罢了。

这些自以为是的幻梦,总要是人民群衆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棒狠狠敲在头上几下,才能短暂的清醒过来。

而现在麽,还没有被现实毒打过的他们明显还分不清大小王。

所以他们哪怕明知道秦游对家族开放了军职,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关系修补与结成利益联盟,但出于敏感的自尊心,仍旧选择了通过话语贬低秦游的方式,达到擡高自己的目的。

尽管得到了部分人的赞同,令那严氏子弟脸上有了些光彩,不断对着周遭小小地拱手致意,但眼角的余光还是不住地往严策这里飘。

看来连他自己也明白,这支队伍里能定调子的并不是他。

对于这个族人小动作,严策是发现了的。

即便他对和蠢人沟通没兴趣,可架不住做出蠢猪发言的是他的族人,还引起了不少人附和,甚至这头蠢猪还想着拉他下水。

严策没什麽表情地横了自己的族人一眼,淡淡说道:“你若是瞧不起郡守,大可不参加郡府的考试,不应征辟。”

话音很轻,但落入衆人耳中不啻于下死力打了两耳光,许多人打了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变红。

让负责此次陪同的韩征看得心头大快,对严策的印象分蹭蹭的往上涨。

他是忍耐力很强不假,但这一路上听到的各种言论已经快要把他的忍耐耗尽。

不过是一帮把书读到了狗肚子里去,眼睛长在头顶上,却于国于家均无建树的腐儒罢了。

只有老天爷才知晓他在听了严策话后没有接一句你们这帮混蛋怎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用了多大的自制力。

毕竟这话一旦从他嘴里蹦出去,以大汉男儿的刚烈,绝对会立刻给他表演一个多人自刎。到时候别说是一口恶气,就是十口恶气也出尽了。

但他也是知晓兄长对这一批人有多看重的。

首先这批人来就任军职意味着兄长与汉中世家的和解与合作。

兄长曾经教导过他们,相处之道,同欲者相趋,同利者相死。

对于汉中这些世家来说,现阶段想做到同欲压根不可能,只能利用同力来拉拢他们,让他们别扯后腿,使绊子就谢天谢地。

其次,也是真正拦下他的理由,是整个队伍现在真的太缺中基层骨干的客观现实。

秦游是打算奉诏令入长安的,而之前已经扩充到顶的郡兵不过三千人,再刨除他需要给汉中留下的守备力量,能带走的数量也就堪堪千数。

一千多兵马,别说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在半路被人吞并就得天之幸。

要知道当初大宝贝连去参加孟津十八路诸侯会盟,也是带了几百个家乡子弟的,却因为实力不足,只能为侍从,说不起硬话。

于是整支军队在秦游的示意下开始极速扩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人,到处都在缺人。

已经正式接手军队后勤工作的许富在前段时间还在咋舌育才营一天耗费的钱米太多,提议要不要削减一下规模。

却在扩编之后迅速转了话风,直接求了秦游,让张阿带了亲卫营直接把育才营的教学授课之地给保护了起来,免得冯旗那帮子悍将下手没数,把没有长成的秧苗全给摘了。

说句实话,甭看这些个人现在一个个的还在这里阴阳怪气,其实自打他们的试卷被判为合格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已经扩充为营的各营军事主官给瓜分完了。

他们都是赞同兄长看法的,能来主动参加考试的,别管出自什麽样的原因,至少对他们已经这支堪称反贼的军队是不抵触的。并且思想和心理都非常追求进步,有着打破枷锁的勇气。

须知此时距离科举制度産生还有一千多年,思想稍微保守一点的世家子都无法接受通过考试才能拔擢的方式。

这当官了,领着你们的俸禄,接受考核还罢了,怎麽现如今还没当官就想着把人给管起来啊。

秦游你可要想想清楚,你可是在求着我们帮你管理地方,牧养百姓!

因而秦游在向郡中各大世家声明这一点后受到了严重的抨击,不少家族的族长当堂拂袖而去,认为秦游是在质疑他们族中的教养。

只是作为强势方的秦游一直拧着不松口,甚至不惜把选材範围扩大到乡中寒门,这才让不少世家接受了这一“奇耻大辱”,没让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给熄了。

而所有被他们判为通过合格的试卷,无论是出自本心还是虚僞矫饰,都说明写下这份答案的人是知道该怎麽做能够形成步调一致的,加上这些人不是育才营中那些速成的半大孩子,基础、人脉、历事都要深很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