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搞革命(17)

作者:御风流


这时一个冯家的大奴挤进人群,附耳对着冯况说了几句话,引得冯况的脸更黑了。

郑耳这个小婢养的,眼瞅着要升到县中为吏了,就借口身体有恙,不愿淌这滩浑水了。

胸中一口气越聚越多,几乎就要将冯况的嘴撑开,吐出一句,你一个非陈氏主枝子张狂什麽!

但话到嘴边,还是不情不愿的咽了下去。

原因无它,惹不起。

毕竟这大汉朝也不知道怎麽了,自平帝后,登基的就尽是些娃娃皇帝,怀、沖、殇三朝帝王,硬是没一个能挺过十年的。

因为前些年国无长君,羌贼时常长驱直入,掠走大量的工匠、民口、牲畜和铁器。

所以自殇帝崩后,朝中一致决定由平帝的三子东海王承继大统。这位东海王的优点非常朴实无华,淮南着名方士随业曾给他相面,说是长寿之相。

东海王继位的时刚满十八岁,改年号为治平。如今已是治平六年,听偶尔游学至县中的太学生说,皇帝陛下的身体的确非常好,撑过十年是没问题的。

但立第三子为帝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汉家一般只给前两位皇子进行帝王教育。

而这个传统还是从宣帝开始的。

这位幼年流落民间,后来用铁腕手段诛除霍氏的帝王,晚年在权衡利弊许久后,废除元后嫡子故济南王刘奭太子之位,改立二子琅琊王刘钦为太子。

至此之后,汉家的太子就变成了在最年长的两位皇子中择优,配给这两位皇子的僚属也是汉家最优秀的人才。

东海王是较为年幼的三子,打小就没有被教过。登基为帝之后,又不爱学,所以行事就有些荒唐……

比如说广派舅家渤海陈氏族人到各地做官,借这些人的手搜集盖宫殿、养骏马的钱。得亏朝中还有刚直之臣,否则这位陛下说不得会卖官卖爵。

譬如面前站着的陈卫,他的从父陈任便是如此空降城固县,硬生生将过往只有一个县尉的城固县变成了两个县尉。而且凭借着外戚的身份,还是做的地位要更高一截的左县尉。

每逢御史进谏,便以先祖孝武帝自比。

对这个说法,冯况本身是极度不以为然的。武帝时拓地千里,打得匈奴连年累月的哭嚎。四夷宾服,言必称是大汉最忠实的狗,现在却连小小的羌贼都敢时常沖着朝廷叫嚣,毫无尊卑之别。

但这话还是不敢说的,因为宣帝时太史公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就因言获罪,被砍了脑袋。

以当今陛下对舅家的的宠爱信重,他要是嘴快敢说,明天尸体就会出现在护城河里。

有的是人愿意用他的命去做见面礼。

虽然说出来很丢人,但他的确是怂了。

陈卫很满意冯况的反应。这就对了嘛,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可是渤海陈氏子弟,天生就要比这些贱民高一头。城固县内只要是他想要的,就没有弄不到手的!

他正欲推开已经气木了的冯况,人群却忽地如摩西分海般让出一条道来,一个大汗淋漓,发髻散乱,但眼睛却亮得吓人的少年郎快步走到他面前。

-------------------------------------

(文德)后与帝沖龄相伴,及长,税赋催逼日盛一日。帝为谋生计,外出贩货,不慎为奸商所骗,本债合计约万钱。

帝感伤于心,尝谓后曰:“丈夫无能,致使妻子受累。”

后答曰:“夫妻一体,死生与共。”——《梁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

第九章

秦游的砍柴刀就别在腰间,但他没有拔。

当年教他把式的师傅曾再三地告诫他,将不可因怒兴师,武者也不可因气而拔刀。

刀是最后的底线,当沖着人拔刀的时候,就要做好杀人或者是被杀的準备。

如无此种心态,贸贸然拔刀只会被那滚刀肉似的人缠上来,用脖子抵在刃口上,叫嚣着你真个试试。

之后便只会有一种结局,真的一怒杀人,然后被乱刃分尸或是被收系监牢。再就是畏畏缩缩不敢动手,如此气势被人所压,彻底成为盘中的一道菜,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徒逞匹夫之勇是无法护住芸娘的。

所以面对数倍于己的不善之人,秦游只矮了身子,微微弯腰塌肩,手伏在腰上,做出一副猛虎下山扑群羊的搏命姿态。

汉朝距离先秦未远,养士之风盛行,亦不乏刺客。张良在天下未乱时,就暗中蓄养刺客,最终在博浪沙做下行刺始皇之事,由此天下扬名。

陈卫在县中横行霸道,岂会没有倚仗,身边很是豢养了几个武艺不错的轻侠。

这些人都是见过血的,一嗅到秦游身上这股稚嫩但绝对是属于同类的气息,立刻脸色大变,护着还蹙眉打量的陈卫后退,口中还嚷道:“少君千金之躯,不可亲身犯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