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34)

作者:春溪笛晓

虽然说是不用挑,扶苏对于挑马这件事上还是有点心得的。

见张良和李由都先关注毛色,扶苏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看马应该先看腿。”他上前几步,走到了离自己最近的枣红马驹面前,抬手轻轻扫了扫马鬃。

那枣红马驹舒服地眯了眯眼,随后仿佛有灵性般向扶苏展示其自己的前蹄。

张良和李由都有些吃惊。

扶苏一点都不意外,马是很有灵性的生物,越是通人性,他沟通起来越方便。

记得过去修行时,许多灵兽都愿意与他交朋友,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扶苏和张良两人说出自己知道的挑马秘诀:“你们看这马的马蹄厚实,不易磨损,蹄冠前后较高,蹄心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它跑起来踏蹄声如擂鼓,不仅非常神气,也比一般马更稳健、更迅捷。”

张良和李由都还是半大少年,自然不知道这些经验。

他们对视一眼,都上前去查看起马蹄来。

等马蹄看好了,还要看背、腹、臀、臂等等部位,都各有讲究。

扶苏一一给他们讲了,那些马儿还很配合地抬蹄和转圈,全方位展示自己的全身优点。

张良听得认真,等扶苏全讲完了,才好奇地问:“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扶苏说道:“我平时在周围随意走走,偶尔会遇到一些老农,他们有些种了一辈子地,有些养了一辈子马,有些做了一辈子泥瓦工,对这些事的了解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朝张良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准备往后每旬找这些人到学宫讲讲他们的经验,让其他人都来听听。”

张良道:“学宫怎么能讲这些东西?”

扶苏道:“为什么不能呢?种田有种田的学问,养马有养马的学问,他们对这些学问的了解比别人深,自然可以开班授学。”

大秦最重视的就是军农两方面,军队的强大离不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粮才有兵,有马才能保证运粮及时、不误战机。

要是有条件的话,最好士兵们都能吃上肉,这样他们会更健壮、更强悍。

张良沉默下来。

三晋之地崇尚实用之学,比之齐鲁那边已经没那么讲究礼义了,可还是做不到秦国这么接地气。

要是他们建个学宫,让一些老农开班授学,怕是有许多学者当场表示“有他们没我”。

张良倒不是瞧不起农夫,只是做学问这事儿历来是贵族的专利,哪怕周王朝衰微,各地涌现不少“家学”,那也得读些诗书,而不是单纯地研究怎么干农活!

想讨论农活怎么干,地里田间相互聊上几句不就好了?

张良说道:“寻常学宫不会讲这些。”

扶苏道:“怎么会不讲?”他侃侃而谈,“最开始人们结绳记事,为的就是记录天气变化、物候更迭,以便更好地打猎和耕作,后来才逐渐出现了各种文字和符号。由此可见,在三皇五帝的时代这些是最重要的学问,为什么我们如今要把它们摒除在学宫之外?将来我若是著书,首先就要修一部农书。”

两人相处了几日,彼此间也算熟稔,张良听了扶苏的话便笑道:“你才几岁,就想着著书了。”

扶苏道:“立志要趁早。”他又问张良,“你要是著书,准备写什么呢?”

张良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他思忖片刻,才说道:“我若要著书,肯定是要写些有趣的事,比如喝到好酒,就写写好酒背后神秘美丽的传说故事;看到好书,就写写著书的人有过什么样的遭遇。说实话,我也不爱那些深奥难懂的学问,更不爱那些弯来绕去的辨论,便是韩先生的一些说法,我也是不赞同的。”

张良自小聪慧,学什么都很轻松,天性里就比旁人多了几分洒脱从容。

扶苏听了觉得张良很有入道修行的天分。他心中颇感亲近,笑着说道:“那下回我若是看到什么好酒好书都让人给你送一份,好叫你多写点,早日集卷成书。”

张良道:“那敢情好!”

李由一直没插话,只静立在旁听他们天南海北地聊。

在张良到来之前,扶苏很少遇到能够这样谈笑的人。

扶苏脾气好,不管是山野村夫还是刑徒庄户,他都能耐心聆听,从来不会流露出厌烦或轻蔑的表情。

只是这些人之中并没有可以和扶苏成为朋友的。

连他这个被指派来“陪练”的人,不免也因为扶苏的身份而表现得恭谨谦卑。

其实,扶苏比他妹妹大不了几天,正是该开开心心玩耍的年纪。

李由又看了眼张良。

张良似有所感,也抬眼看向李由。

两人目光稍一接触,都默契地转开眼。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