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掉冤种爹,皇位我来坐(364)

作者:晋西甜


陛下又不是无缘无故地发难,肯定是万罗殿查出点什麽东西来了。他们还是先观望观望再说。

不管在哪个朝代,“观望派”总是占了多数。

于是陛下着人去查平郡王的身世,顺便也查一查平郡王这些年在封地上,有没有干什麽违法乱罪的事。

朝臣们也高呼陛下英明。

只能说,这一波由于诸葛盈和万罗殿的意外发现,皇室这边提前做好了準备,走好了流程,先打了平郡王府一个措手不及,让平郡王府核心成员全都困在了王府内,不得出入。从而继续等待长公主等人带来的消息,到时候再对着杜家与平郡王一同发难。

有些收过平郡王贿赂的朝臣,却也不敢为他开口。毕竟,如今陛下只是以身世不明的原因围住王府,却还没有进一步行动。谋反这件事,毕竟还是没查出来的。若是他们提早动了,激化了矛盾,就更加不妙了。

诸葛盈见皇帝面有得色,皱了皱眉。嗯……我今后做了皇帝,必然不像父皇这样喜怒形于色的。

她最近发现了个事,父皇不仅是她的快乐源泉,也是她的反面例子。既然立志要做皇帝,日后就要规避父皇的一些错误操作。嗯……如此甚好。

不明所以的朝臣们并不知道,围住平郡王府,根本算不得什麽。后头还有更刺激的。

五日后,太上皇带着康乐长公主回了燕京,这件事带来的影响绝非仅仅是太上皇回京引起了燕京势力的洗牌,更重要的是,康乐长公主大义灭亲,举证夫家,也就是杜家,协同平郡王府谋反。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杜家,那可是康乐长公主的夫家,好端端的,为何要帮着平郡王造反啊?

还有平郡王,平时不是老老实实的,好端端的,干嘛这麽想不开,要去造反啊?陛下就算是比不得他父皇英明神武,可也没有什麽太大的错处,要造反,简直是师出无名啊。

等等,有些心明眼亮的臣子已经想起了之前陛下说的事:平郡王是杜家女所生,并非已经去世的平王妃顾氏所生。

这麽说,平郡王和杜家真的有勾结?或许不仅仅是平郡王,杜家说不定从平王时期就开始勾结起来了。真是好大的狗胆!

严格说起来,平郡王这一脉,算是犯了欺君之罪了。

杜家的嫡孙,杜驸马和康乐长公主的儿子杜星阔,亲自站出来指证自己的家族图谋不轨,他是人证,且他还有证据,他偷听到了祖父亲口和大伯说,杜家参与了应天府卖科举考题一事,从中获取的大量钱财,都送往了池州府的平郡王府。

买卖涉及的官员和考生名字,他都一一记得,可供查证。

这一出,算得上是石破天惊!

一则,涉及科举大事,从来就不是小事。科举是选拔人才的渠道,但凡与科举不公平有关的官员,全都没有好下场。而且,就算没有明显证据,但凡是与之相关的,无法自证清白的官员,都有可能被冷遇。

杜大郎并非文官,杜二郎在荆州府,杜三郎在家里料理家事,可这并不代表杜家在应天府没有能量。相反,由于杜家家主杜谨严曾经的帝师身份,以及他在士林中很高的地位,杜家在应天府堪称如日中天。

因此,杜家真的能做出干涉科举之事,也并不出奇。

说起来这与康乐长公主也有一定的关系。虽说她与她的夫君并未参与其中,可若不是杜家娶了长公主,也未必有如此嚣张气焰。

二则,如果说康乐长公主身为诸葛家的公主,揭发杜家罪行还情有可原的话,那麽杜星阔作为杜家子孙,就真的是在风口浪尖上了。

要知道,古代有一个原则叫做“亲亲相隐”。就连孔子也赞成这样以血脉缔结为準则的关系,因为亲亲之情是首要的,作为子女,是应该为父母隐瞒他们的不好的。杜星阔虽然也有一半的血脉是诸葛家的,可他姓杜。

他是杜家子孙,却毅然决然地站在了诸葛家这边,这是某些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他们甚至打心眼里认为杜星阔是个冷血的,觉得父族不可靠,便归到了有权势的母族这边。

虽说如今杜家谋反,杜家就是罪人,可杜星阔这种行为,在某些迂腐之人眼里,也是极为不孝不妥的。只是他们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说出来,毕竟与谋反相牵扯,省的旁人捉了他们的口舌,说他们同情罪臣。

由于杜星阔提供的人名和关系太过可靠,皇帝让刑部和大理寺顺着查了下去,果然发现了不少陈年旧案。应天府这九年来,真的洩露过几次乡试的考题。

不仅如此,杜家还在应天府压榨百姓敛财,与盐商勾结,收受了不少钱财,又打点了京官。而杜家在其中,牟利所得,是整个国库半年的税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