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199)
作者:舍自不甘心
“五十出头的人了,还是这副藏不住事的样子。我哪儿还有老友,都是小友了。”
被姪儿留下的宋五慢吞吞吃完,侍从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青年时在深宫为女官,少不了有操劳受风的时候,老了腿脚最先不听使唤。
入夜前夕,宋侍郎的一双成年孩子来向宋五问安:“太婆今日过得好么?”
宋五和蔼道:“我能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近日在学馆如何?”
“其它都好,只一事想问过太婆。”
兄妹对视一眼,由更受宠爱的妹妹贴近太婆,小声问:“最近我在弘文馆听到一些风声,听学士们说是今年科举,无论明经进士,多是容色昳丽者及第。心下总觉得不对劲,所以来问问太婆。”
宋五背靠引枕,手搭在曾孙背后:“唉,我知道你的意思。”她微眯眼打量灯光下的曾孙男,慢悠悠地说:“二娘不是为你自己问的,是在为你长兄问吧?”
女子科举将将兴起,是绝不可能去细筛容颜的。只有男子科举那一道上,人挤人,才有筛选的余地。
宋二娘靠在姑太婆肩上,点头道:“早两年弘文馆多有退学的男子,那时候我就担忧阿兄了。科举从前也常有以貌取人,将貌美者点为状元的事,但像现在一样全是颜色出众的,我有些不安。”
“天塌了也轮不到你来顶,且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宋五轻轻拍在曾孙背后,示意她不要多言语。而后,宋五将注意力转向曾孙男:“你妹妹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两年你屡第不中,今年更不必说了。我与你母亲商量过了,明年若还不成,就为你另谋出路。”
宋大郎惊异:“太婆,我才二十二岁,科举至于白首者数不胜数……”宋大郎年长妹妹六岁,没能入学弘文馆本就不满已久,如今更是连科考的机会都要被剥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若是进弘文馆的人是他,今日何必受科举所限,早就如其他宰辅子孙明经入仕了。
“可你连明经都考不过,难道我让你考到六十岁,就能中进士了吗?”宋五见宋大郎还想辩解,摆摆手叹息道,“你且听我说完。”
当年宋五允了族里提议的过继,就是为了恩荫族里上进的后孙。尚书之孙,是能送一个进弘文馆的,当年定下的人选就是宋二娘。宋大郎也是宋侍郎辛苦生下的,宋五一视同仁,多有托旧情关照。
可宋大郎天资有限,非人力所更改,依照宋五的意思,倒不如前两年嫁进王府去,今日反倒省事。可惜,宋大郎细瘦却不窈窕,没有半点风韵,没能被选中。
宋五惋惜道:“前两年的事你也看见了,我想你大概也是不乐意往王府后院过一辈子的。而我已经是九十岁的人了,不知道还能照料你们几日。趁着我这张老脸还值几个情面,必得把你们两个都安排妥当。大郎你也是及冠的人了,知道些轻重,你妹妹整日为你操心,你也不要再为旧日一点儿小事总闹得难看。”
教训过后,宋五又道:“我预备送你门荫如千牛卫做卫官,五年五考之后,照样是吏部铨选。便是我不在了,总有你母亲为你出力铺路的。再为你相看一门得力的亲事,成家立业。”
宋大郎低头不语,大约还是有些不乐意在的。
宋二娘则贴着太婆说话,消解两人间的不和:“太婆又说这样的话,太婆肯定是能活过百岁的。”
宋五笑道:“这是天定的,若能早日见到我们二娘入仕、大郎成婚,也就了了我一桩心事了。”
宋二娘便顺着话说起弘文馆的杂事:“近来公主不大出席弘文馆的课业了,据说是在刑部做事。我和同窗都商量着,都准备考学馆试了。有几个今年都明经擢第,做校书郎了。”
弘文馆的女学士大多十四五岁就考出去了,而今留着的多是为了和四皇子多相处两分面子情。
宋五不赞同:“你尚且年轻,学问也不错,最好是科考两年,万不能急切。”
宋大郎听不下去了,匆匆告退离开。
“路上小心些脚下。”宋五并未阻拦,笑着让侍从打灯去送。
待到宋大郎走出院落,宋五低头与曾孙说:“大郎那头,你要多加注意。很多的事情并非是做上人的不想一碗水端平。等大郎嫁出去,无论关系如何,你都要谨慎行事。我知道你总是会善待他的,今后他待你冷淡些也无妨,只怕哪一日突然热切起来。”
宋二娘笑道:“瞧太婆说的,长兄还能突然害我不成?毕竟是我阿兄,我自然不会薄待他,太婆放心。”
第176章
阿四一早起来, 琢磨起两天没消息的改姓案。照理说,当天就该有个结果,怎么礼部的人完全没来招呼呢?
上辈子看过的一些花哨书本终于起了一点作用, 阿四甚至考虑自己说不准要去朝会上舌战群儒, 特地在查阅卷宗的间隙,抽空向孟予问改姓案的事:“滑州司马吴薇的案子怎么样了?”
孟予说:“陛下将这事交给陈礼部去调停, 陈礼部似乎是认为不妥当, 一直拖着。今日常朝陛下问起这个, 陈礼部却说他身体不好, 想要回家修养一段时日。”
阿四不理解处理案子和回家修养有什么关系,脱口而出:“总不能是为了逃开这桩麻烦事, 连官都不想做了吧?”
此时刑部衙门内走动的官吏不少, 听得阿四言语具是低头忍笑。
孟予嗔道:“四娘这话说过了, 怎能如此埋汰陈礼部。其人为国尽职尽忠数十年,岂能是辞官避难的人。便是四娘,言语上也不能太过随意了。”一边说着, 一边站起来往外面走。
阿四会意,紧随其后,直至空旷无人的所在。孟予才道:“昨日里陈礼部已然上书摆明反对的态度, 大约是有急流勇退的意思。”
年轻人显然不能明白老头子的急流勇退,阿四巡视左右后道:“这是为何?”
孟予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他不愿去做,自然有人能做,那么他就不能占着位置不放。陈礼部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乐意背负这份千古骂名, 就该明白要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
改姓案是吴薇的投名状,如今皇帝把吴薇的投名状丢到陈宣面前, 就是要让他照模照样交一份投名状上来。要改去男人的姓氏,自然是由男人自己牵头最好。
陈宣在这朝堂上挣扎半生,也不是纯然愚蠢之人,近年男相逐渐退的退亡的亡,陈宣是迟早要被换下的。若是他舍不得与男人割席断袍,今日辞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好歹主动辞官或调动尚且能保全老年与一家老小,也不至于受陛下厌弃。
阿四遗憾道:“原来早朝有这样的趣事,早知道我就去看看了。”
“也称不上是趣事。”孟予拂平阿四肩上衣褶,且笑且叹:“卯时(五点)之前就要等候在宣政殿外,四娘应当是起不来的。”
卯时要整装等候,寅时(三点)就要从睡床上爬起来了?
阿四跟着回屋,对孟予说的话深感不满:“我现在还在长身体,以后肯定是起得来的。”
“是啊……我们四娘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一如阿四所期盼的,礼部确实来人了,礼部侍郎亲自带人给阿四送来一箱子关于宗教的书籍,据说是这两天礼部吏员连夜抄写的成果。
宋侍郎笑呵呵地向阿四招手:“听说四娘对这些感兴趣,就都留下吧。”
“好!”阿四兴奋地一头扎进书堆里开始挑选。
宋侍郎则抽空与孟予说话:“真是不明白你啊。”
四皇子做这件案子的牵头人已经很合适了,而孟予却费尽心思吧这件事推到礼部去。宋侍郎虽然从中占了便宜,但也略有疑惑。于是借着送书的名义,来刑部见一见小皇子。
孟予看一眼阿四忙碌的背影,而后低头忙碌,完全不想搭理同僚:“你礼部就这么闲?要侍郎亲自来给孩子送几本闲书?”
被姪儿留下的宋五慢吞吞吃完,侍从扶着她在院子里散步。青年时在深宫为女官,少不了有操劳受风的时候,老了腿脚最先不听使唤。
入夜前夕,宋侍郎的一双成年孩子来向宋五问安:“太婆今日过得好么?”
宋五和蔼道:“我能有什么不好的?你们近日在学馆如何?”
“其它都好,只一事想问过太婆。”
兄妹对视一眼,由更受宠爱的妹妹贴近太婆,小声问:“最近我在弘文馆听到一些风声,听学士们说是今年科举,无论明经进士,多是容色昳丽者及第。心下总觉得不对劲,所以来问问太婆。”
宋五背靠引枕,手搭在曾孙背后:“唉,我知道你的意思。”她微眯眼打量灯光下的曾孙男,慢悠悠地说:“二娘不是为你自己问的,是在为你长兄问吧?”
女子科举将将兴起,是绝不可能去细筛容颜的。只有男子科举那一道上,人挤人,才有筛选的余地。
宋二娘靠在姑太婆肩上,点头道:“早两年弘文馆多有退学的男子,那时候我就担忧阿兄了。科举从前也常有以貌取人,将貌美者点为状元的事,但像现在一样全是颜色出众的,我有些不安。”
“天塌了也轮不到你来顶,且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宋五轻轻拍在曾孙背后,示意她不要多言语。而后,宋五将注意力转向曾孙男:“你妹妹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两年你屡第不中,今年更不必说了。我与你母亲商量过了,明年若还不成,就为你另谋出路。”
宋大郎惊异:“太婆,我才二十二岁,科举至于白首者数不胜数……”宋大郎年长妹妹六岁,没能入学弘文馆本就不满已久,如今更是连科考的机会都要被剥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若是进弘文馆的人是他,今日何必受科举所限,早就如其他宰辅子孙明经入仕了。
“可你连明经都考不过,难道我让你考到六十岁,就能中进士了吗?”宋五见宋大郎还想辩解,摆摆手叹息道,“你且听我说完。”
当年宋五允了族里提议的过继,就是为了恩荫族里上进的后孙。尚书之孙,是能送一个进弘文馆的,当年定下的人选就是宋二娘。宋大郎也是宋侍郎辛苦生下的,宋五一视同仁,多有托旧情关照。
可宋大郎天资有限,非人力所更改,依照宋五的意思,倒不如前两年嫁进王府去,今日反倒省事。可惜,宋大郎细瘦却不窈窕,没有半点风韵,没能被选中。
宋五惋惜道:“前两年的事你也看见了,我想你大概也是不乐意往王府后院过一辈子的。而我已经是九十岁的人了,不知道还能照料你们几日。趁着我这张老脸还值几个情面,必得把你们两个都安排妥当。大郎你也是及冠的人了,知道些轻重,你妹妹整日为你操心,你也不要再为旧日一点儿小事总闹得难看。”
教训过后,宋五又道:“我预备送你门荫如千牛卫做卫官,五年五考之后,照样是吏部铨选。便是我不在了,总有你母亲为你出力铺路的。再为你相看一门得力的亲事,成家立业。”
宋大郎低头不语,大约还是有些不乐意在的。
宋二娘则贴着太婆说话,消解两人间的不和:“太婆又说这样的话,太婆肯定是能活过百岁的。”
宋五笑道:“这是天定的,若能早日见到我们二娘入仕、大郎成婚,也就了了我一桩心事了。”
宋二娘便顺着话说起弘文馆的杂事:“近来公主不大出席弘文馆的课业了,据说是在刑部做事。我和同窗都商量着,都准备考学馆试了。有几个今年都明经擢第,做校书郎了。”
弘文馆的女学士大多十四五岁就考出去了,而今留着的多是为了和四皇子多相处两分面子情。
宋五不赞同:“你尚且年轻,学问也不错,最好是科考两年,万不能急切。”
宋大郎听不下去了,匆匆告退离开。
“路上小心些脚下。”宋五并未阻拦,笑着让侍从打灯去送。
待到宋大郎走出院落,宋五低头与曾孙说:“大郎那头,你要多加注意。很多的事情并非是做上人的不想一碗水端平。等大郎嫁出去,无论关系如何,你都要谨慎行事。我知道你总是会善待他的,今后他待你冷淡些也无妨,只怕哪一日突然热切起来。”
宋二娘笑道:“瞧太婆说的,长兄还能突然害我不成?毕竟是我阿兄,我自然不会薄待他,太婆放心。”
第176章
阿四一早起来, 琢磨起两天没消息的改姓案。照理说,当天就该有个结果,怎么礼部的人完全没来招呼呢?
上辈子看过的一些花哨书本终于起了一点作用, 阿四甚至考虑自己说不准要去朝会上舌战群儒, 特地在查阅卷宗的间隙,抽空向孟予问改姓案的事:“滑州司马吴薇的案子怎么样了?”
孟予说:“陛下将这事交给陈礼部去调停, 陈礼部似乎是认为不妥当, 一直拖着。今日常朝陛下问起这个, 陈礼部却说他身体不好, 想要回家修养一段时日。”
阿四不理解处理案子和回家修养有什么关系,脱口而出:“总不能是为了逃开这桩麻烦事, 连官都不想做了吧?”
此时刑部衙门内走动的官吏不少, 听得阿四言语具是低头忍笑。
孟予嗔道:“四娘这话说过了, 怎能如此埋汰陈礼部。其人为国尽职尽忠数十年,岂能是辞官避难的人。便是四娘,言语上也不能太过随意了。”一边说着, 一边站起来往外面走。
阿四会意,紧随其后,直至空旷无人的所在。孟予才道:“昨日里陈礼部已然上书摆明反对的态度, 大约是有急流勇退的意思。”
年轻人显然不能明白老头子的急流勇退,阿四巡视左右后道:“这是为何?”
孟予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他不愿去做,自然有人能做,那么他就不能占着位置不放。陈礼部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乐意背负这份千古骂名, 就该明白要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
改姓案是吴薇的投名状,如今皇帝把吴薇的投名状丢到陈宣面前, 就是要让他照模照样交一份投名状上来。要改去男人的姓氏,自然是由男人自己牵头最好。
陈宣在这朝堂上挣扎半生,也不是纯然愚蠢之人,近年男相逐渐退的退亡的亡,陈宣是迟早要被换下的。若是他舍不得与男人割席断袍,今日辞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好歹主动辞官或调动尚且能保全老年与一家老小,也不至于受陛下厌弃。
阿四遗憾道:“原来早朝有这样的趣事,早知道我就去看看了。”
“也称不上是趣事。”孟予拂平阿四肩上衣褶,且笑且叹:“卯时(五点)之前就要等候在宣政殿外,四娘应当是起不来的。”
卯时要整装等候,寅时(三点)就要从睡床上爬起来了?
阿四跟着回屋,对孟予说的话深感不满:“我现在还在长身体,以后肯定是起得来的。”
“是啊……我们四娘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一如阿四所期盼的,礼部确实来人了,礼部侍郎亲自带人给阿四送来一箱子关于宗教的书籍,据说是这两天礼部吏员连夜抄写的成果。
宋侍郎笑呵呵地向阿四招手:“听说四娘对这些感兴趣,就都留下吧。”
“好!”阿四兴奋地一头扎进书堆里开始挑选。
宋侍郎则抽空与孟予说话:“真是不明白你啊。”
四皇子做这件案子的牵头人已经很合适了,而孟予却费尽心思吧这件事推到礼部去。宋侍郎虽然从中占了便宜,但也略有疑惑。于是借着送书的名义,来刑部见一见小皇子。
孟予看一眼阿四忙碌的背影,而后低头忙碌,完全不想搭理同僚:“你礼部就这么闲?要侍郎亲自来给孩子送几本闲书?”
上一篇:我总能成为白月光[快穿]
下一篇:被男主缠上后逃不掉了